深心向党·振兴有我 | 郭先浩:聚焦群众所需所盼 用心用情绘就幸福民生底色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河源日报记者 钟文俊 通讯员 桑晓 张敏
2023-01-10 19:25
摘要

​2021年7月,郭先浩受深圳市宝安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委派,进驻到龙川县鹤市镇芝野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担任芝野村驻村第一书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度,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以下简称“深河指挥部”)在深圳对口帮扶各驻县工作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河公司以及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支医支教”队伍中开展了“深心向党·振兴有我”党建活动,遴选出10支“振兴先锋”工作队、10名“振兴先锋”、10个优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和15名“帮扶先锋”,以基层党建全面引领乡村振兴和对口帮扶工作。


深河指挥部联合深圳特区报、河源日报,对获评“振兴先锋”工作队、“振兴先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和“帮扶先锋”的帮扶队伍、先进人物、典型项目进行系列报道,推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基层党建品牌和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深河帮扶案例”。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让基层党建成为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和对口帮扶“动力核心”,不断推动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天推出第十八期“振兴先锋”,深圳市驻河源市龙川县鹤市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驻芝野村第一书记郭先浩。

2021年7月,郭先浩受深圳市宝安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委派,进驻到龙川县鹤市镇芝野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担任芝野村驻村第一书记。进驻以来,郭先浩以芝野村群众所需所盼和集体发展难点痛点为着眼点,从党建引领、产业谋划、民生建设、规划设计等方面入手,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帮扶任务落实,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坚持党建引领 聚力谋划发展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党建引领是一切工作的基石。”郭先浩说,进驻后,他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工作机制,规范芝野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制定落实方案,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意识得到增强。“在推进党建工作过程中,我注重把深圳、宝安好的工作方法运用到帮扶工作落实和项目推进中,注重交任务、压担子,芝野村各类组织作用发挥更加明显,村干部工作更加积极主动。” 为进一步建强芝野村支部堡垒,郭先浩申请帮扶资金近10余万元用于新建党建宣传设施、更新党建宣传内容,党建和乡村振兴宣传氛围更加浓厚。

“在派驻单位的协调下,发动爱心企业为芝野村开展‘万企兴万村’帮扶行动。”郭先浩介绍,去年9月和12月,派驻单位组织芝野村和爱心企业以“党建+帮扶”为主题召开对口帮扶工作专题座谈会,通过赠送锦旗、座谈交流、成果展示等互动,让企业与芝野村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取得了党建引领对口帮扶的良好效果,是“党建+”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进驻以来,我制定帮扶工作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动态形成芝野村帮扶项目库,作为帮扶任务实施清单。”郭先浩介绍,目前已经梳理全村涉及产业、民生、教育、生态等各类项目30个。郭先浩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筹集资金编制芝野村乡村振兴实施规划,组织协调规划团队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座谈、成果汇报等活动10余场次,重点聚焦空间梳理、发展定位、产业谋划、民生服务、实施路径等内容,并与上位规划深度衔接,为芝野村描绘了乡村振兴发展蓝图。

找“造血”良方 谋发展出路  

“村子要发展,还得靠产业。”进驻芝野村后,郭先浩便带领村“两委”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考察调研发现芝野村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加上村里有自然山泉水,因此决定在芝野村发展丝苗米产业。

据介绍,芝野村已完成了合作社注册、“芝野”品牌申报等工作,筹集资金75万元,购买了拖拉机、冷链车、自动化包装机等农机设备,与农业公司开展合作。“村里流转了500余亩撂荒地给企业种植有机丝苗米;合作社与农户开展合作种植优质丝苗米,打造芝野丝苗米种植基地”郭先浩说,该项目采取“基地建设+资产租赁+农户合作”的模式,走“市场+帮扶”双轮驱动的品牌发展之路。

据介绍,在郭先浩和帮扶工作队的大力推动下,龙川土包子农产品有限公司向全村100余户免费发放粤香430等优质丝苗米谷种近700公斤。“免费提供谷种,签订合作种植协议,在全村范围内推行合作种植,形成联农带农发展模式,扩大优质丝苗米种植范围,提高村里农户收入,这是推进芝野村丝苗米基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郭先浩介绍,我们始终把产业帮扶的切入点放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上。在完善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架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分期实施、稳扎稳打地投入帮扶资金,逐步抓好基地建设、农机设备购置等工作;秉持“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做”的理念,引入农业公司合作,深入了解沟通,建立良性关系,推行社会服务,实现多方共赢。目前,“芝野”牌丝苗米已开始量产,生态种植的有机丝苗米通过了有机认证,成为龙川首款有机大米。随着项目的落地实施,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6万元的经济收入,实现了芝野集体产业从无到有的跨越,实现了芝野农产品零的突破,实现了芝野村集体收入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始终把产业发展的落脚点放在“联农带农、济困扶弱”的任务上。在联农带农上,今年晚稻通过谷种免费、社会化服务优惠、保底包收等措施,合作种植户与往年相比,每亩可增加收益370余元,受益人口达到500人以上。同时,对接省农科院、县农机所等单位开展技术指导或授课,提高合作农户种植科技含量。在济困扶弱上,制定的《芝野村产业振兴帮扶项目集体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规定了项目收益的40%用于帮扶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因残、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群众,这将使50余户困难群众受益。

聚焦民生福祉 增强群众幸福感  

走进芝野小学,远远望去,两栋教学楼相隔而立,白色的墙面上写着显眼的“诚实勇敢,团结活泼”“尊师守纪,勤学奋进”字样,外墙与楼体构造透露出学校悠久的历史底蕴。走近看,教室的窗户和门刚修缮不久,校内食堂也焕然一新,崭新的篮球场上,学生们正开展体育锻炼,欢笑声不绝于耳,给“老校园”增添了新活力。

“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芝野小学校内建筑设施大都老化严重,给教学活动还有学生日常生活造成不便。”郭先浩向记者介绍,此前,芝野小学学校大门年久老化、教室门窗遭白蚁侵蛀、篮球架受损脱落、学生饭桌严重破损,办学环境艰苦,经初步预算,学校修缮项目预计要花费20余万元。

如何解决资金问题,为芝野小学师生改善办学条件,郭先浩日日夜夜牵挂于心。为此,他积极寻求驻镇帮扶工作队的协助,多次与鹤市镇政府、村委、校领导协商解决学校修缮事宜,多方联系宝安、龙川两地有关部门,面向两地社会发出捐助倡议,希望发动社会力量对芝野小学进行全面修缮。

“去年年底,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芝野村一位杰出乡贤得知具体情况后,表示愿意响应号召,积极建设家乡、反哺家乡,并多次回乡了解学校修缮事宜。”郭先浩说,在该乡贤的全力支持下,学校修缮项目均已竣工验收,一所饱含着众多村民殷切希望、承载着乡村振兴梦想的小学经过修缮之后重新投入使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进驻以来,郭先浩积极争取宝安区慈善会资金支持,对芝野村主干道进行拓宽,解决全村老百姓出行难问题;协调帮扶资金,为芝野实施了修建垃圾屋、购置卫生站空调、安装路灯等一批民生项目,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医疗服务体验、照亮群众夜间出行路;争取财政“631”资金,推动村内部分支路硬底化、打通断头路,解决各片区出行难、行车难等问题。截至目前,在郭先浩的协调下,已落实或确定用于建设芝野村民生基础设施的各类帮扶资金近260万元,助力芝野村乡村振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深心向党·振兴有我 | 2022年度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振兴先锋” 郭先浩:聚焦群众所需所盼 用心用情绘就幸福民生底色》)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王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河源日报记者 钟文俊 通讯员 桑晓 张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