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墙围护下的深圳公安监管场所内,有一群特别的人,他们身着警服,也着白大褂;既是一名警察,也是一名专业医生。他们面对的不是常规病患,而是涉嫌犯有重大暴力犯罪的被监管人员。
这群特别的人来自市公安局预审监管支队监管医院,为在押人员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在押人员的身体健康是他们的主要职责。民警霍铮,是这个群体中的佼佼者。
监管医院的前身为市公安局六处医务室,成立于1991年4月,该医院目前下辖第一门诊部(派驻市属看守所)、第二门诊部、综合诊疗科、医务科等单位。
1989年8月,霍铮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2001年10月,他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转业进入监管医院工作。
“你是党员吗?”“是。”“你是军转干部吗?”“是。”“那你就去最艰苦的第二看守所吧。”37岁的霍铮从部队转业进入监管医院后,和时任领导的简短对话,就开始了他至今15年的特殊职业生涯。
“刚开始很难适应。”霍铮坦陈,“我们给被监管人员看病,却时常遭遇他们的刁难,骂你两句、向你吐两口口水。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在当时是一道很难跨过的心理门槛。”
说起霍铮,一次紧急抢救让他的同事记忆犹新。2014年6月的一天,晚上9时许,市第二看守所一监仓一被监管人员突然晕倒,面色苍白,嘴唇发绀。“接到管教民警对讲机的呼叫后,霍铮就立即拿着急救箱和氧气瓶冲到监仓,我们到的时候该被监管人员四肢抽搐,有休克症状。当时情况十分紧急,霍铮立即对该名被监管人员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心外按压等急救术。”参与抢救的民警告诉记者。经过大约15分钟的抢救,病患有明显起色,嘴唇有了血色。随后,病患被送外院治疗。由于霍铮抢救及时,成功挽回了被监管人员的生命。
记者从监管医院了解到,在霍铮15年的从警生涯中,仅是紧急抢救就让二十余名在押人员转危为安。目前,对市第二看守所有的病号,霍铮能够准确的掌握他们的病情和所在监仓,以便出现紧急状况时快速施救。而保障在押人员的身体健康,则为诉讼程序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霍铮是监管医院民警的一个缩影,他们常常需要24小时值班,不分节假日和白天黑夜,精神紧绷,时刻处于应急状态,经常奔跑在生命急救线上,只要病人一有异常,他们就分秒必争,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和压力,守护着监所的平安,但却鲜为人知,只是默默地奉献。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