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之城》
苏丹 著
琥珀·文汇出版社
2023年1月版
本书是知名建筑艺术家苏丹继《闹城》之后,又一部回忆录式长篇叙事散文集。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生于太原的作者来到冰城哈尔滨,开启了为时七年的校园生活。作者细致入微地将个人成长、城市发展与时代变迁三者熔为一炉,不但讲述哈尔滨的城市历史,描绘自然风光,还展现了以东北老工业区在改革开放初期转型时的世相百态。
《回望:一个经济学家是如何长成的》
张维迎 著
海南出版社
2022年11月版
本书是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如何从农村的土壤中长出来的一则纪实。书中有作者敬重的人:教书的母亲、爱栽树的父亲、将学生看作孩子的中学老师、经济学启蒙恩师……他们不仅滋养了作者的品格,也影响了作者经济学思想的形成,让我们从中看到作者经济学本质的由来。这是一个经济学家的成长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经济生态写照。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
秀英奶奶 吕永林 绘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2022年9月版
本书由一位农村出身且只读过一年半小学的秀英奶奶写作并绘图。在秀英奶奶的记忆里,总有一些旧人、旧事萦绕,在儿子和儿媳的建议和帮助之下,她再次用笔,将搁在心头的絮语用文字和绘画表达出来。内蒙古特有的植物和身边的亲友故人,从她不愿放手的记忆里走出来,互相交织,勾勒出内蒙古河套平原60多年来的生态和历史。
《寻常百姓家》
么书仪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年9月版
本书是学者么书仪对父母及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时间跨度为1919年至2000年。上编主写作者父母克勤克俭、养家糊口、抚养子女的经历,展现了普通百姓在1949年前后几十年间的人生历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貌;下编是作者求学、就业、为人妻、为人母的经历,是具体而微的40后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史、心灵史。
《岁月芳华:陈钢随想曲》
陈钢 著
学林出版社
2022年8月版
本书是著名作曲家陈钢的回忆录,全书共63篇散文,分为四辑,分别是乐海泛舟、艺术百像、克勒风采、岁月芳华。书中,陈钢先生用饱含深情的笔调,讲述了自己的艺术人生,回忆了他的父亲,也是近代著名作曲家陈歌辛的创作生涯,还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为引,诉说百年上海的文化变迁。在他的笔下,既有对中西音乐的评点,也有对文化名人趣事的解读。
《王赓武回忆录》
[澳]王赓武 林娉婷 著
林纹沛 夏沛然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年8月版
本书是历史学家王赓武亲笔撰述的唯一的回忆录,其在年近九旬之际,回溯上下求索、“长年半游牧”的一生,令全书兼具丰富的文学与史料价值,堪称二十世纪历史洪流之中一部丰富而独特的生命画卷。全书共两卷,上卷《家园何处是》,作者回顾了对他影响至深的父母家世;下卷《心安即是家》由作者与太太林娉婷合著,述说他们在三大洲的生活经历与学术生涯。
《陶庵回想录》
陶亢德 著
中华书局
2022年6月版
本书是现代作家、编辑家陶亢德的回忆录。陶亢德曾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生活》周刊等著名刊物的编辑,他与邹韬奋、林语堂、老舍、周作人、郁达夫、丰子恺等许多名家有过比较密切的交往,与鲁迅晚年也有过频密的通信联系。作者叙述了与众多作家的结识、交往,以及文学刊物的创办、经营情况,是不可多得的现代文化史、文学史的资料。
《我的英语人生:从清华到北大》
李赋宁 著
商务印书馆
2022年4月版
本书为著名英语教育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李赋宁的口述自传。李赋宁教授的人生经历,可说是中国近现代英语教育史的一个缩影。他的小学和中学曾在北平、天津、陕西三地求学,大学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大,后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学成之后又毅然回国教学。本书回顾了中国百年英语教育的历史,镜鉴过往,烛照未来。
(原标题《主题书单 | 一幅幅丰富而独特的生命画卷》)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周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