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天地·主题书单 | 美学的权力和精神底色
深圳特区报
2022-12-03 08:39

《美学权力》

[法]巴尔迪纳·圣吉宏 著

骆燕灵 郑乐吟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10月版

美、崇高和优雅是美学权力的三个原则:美取悦,崇高启发灵感,而优雅魅惑打动我们。与之相应的三个创造性策略是:模仿、创造和适应。在梳理和分析朗吉努斯、伯克、康德等人的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圣吉宏借助精神分析重建了美与崇高概念的谱系,从而建构了一个关于“美学权力”的三元化理论。

《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

[美]欧文·潘诺夫斯基 著

范景中 戚印平 译

商务印书馆

2022年10月版

本书是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与沃尔夫林的风格分析一起成为现代美术史教学的两大支柱。除了作为方法论的导论之外,本书共有六章,每一章都是图像学方法运用的案例,从美术史、哲学史、科学史等多学科多角度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意义进行分析。本书为2011年中译本的全新修订本。

《艺术与宇宙技术》

许煜 著

苏子滢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10月版

本书提出:面对当前技术变革带来的新挑战,山水的意义何在?作者关照艺术经验与审美思维的多样性,并且在一个技术时代的观念局面中,重新开启了哲学与艺术的思想关联。对于当下人们反思技术、哲学与技术的关系,提供了极富创造力与原创力的回答。

《中国人眼中的美》

长北 著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2年8月版

全书从思、气、神、意四个关键字切入,结合各类艺术实例,爬梳大量国学典籍,探寻中国人的十大审美意识,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于文人山水画里,追问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深意;从书画、建筑、音乐、舞蹈到造物,体悟中华艺术特有的大象之美……中国人眼中的美,是藏在传统文化里的审美记忆,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底色。

《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

李溪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7月版

“清浊之辨”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也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置身人文世界与现实世界时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而“人”与“物”的对话正是其间的核心线索。本书选取了文人生活中的10种物,讲述了文人如何在诗文、绘画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渐荡涤掉物身上沾染的时俗之“浊气”,还物以一个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

《世纪末的维也纳:弗洛伊德、克里姆特、勋伯格和现代主义的诞生》

[美]卡尔· 休斯克 著

李锋 译

后浪·光明日报出版社

2022年7月版

本书是普利策奖非虚构获奖作品。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维也纳,在政治和社会解体的危机中,诞生了诸多现代艺术和思想成果。创新者们在音乐和哲学、经济和建筑、精神分析等方面,斩断了同某种历史观的维系;这种历史观是他们成长其中的19世纪自由主义文化的核心。本书即探索这一文化转型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肇始。

《水村图索隐》

个厂 著

商务印书馆

2022年6月版

本书通过对赵孟頫《水村图》创造背景之考察、历史递藏之钩索、揭裱重装之探求、后世影响之梳理,比勘文献与画本,解读题诗与题咏,发现问题,追踪线索,寻求思路,并探讨“水村”这一绘画主题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追求与美学思想。

《建筑的七盏明灯》

[英]约翰·罗斯金 著

石琪琪 译

字句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4月版

本书是一部通过建筑,探讨人文、思想、美学的经典作品,被称为“有关哥特式建筑的杰作”,影响后代建筑及建筑美学深远。作者提出的艺术理念,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我们从中不仅可以获得建筑方面的知识,更能够对绘画、雕塑、装饰等艺术形式有新的认知。此外,本书也厘清了工业革命对传统艺术造成的影响,以及现代艺术发生的前奏。

(原题《美学的权力和精神底色》)

编辑 陈冬云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