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以“语言服务与数字中国”为主题,北京、广州、武汉三地联动、共同举办的第七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开幕。开幕式上,“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fw.ywky.edu.cn)正式上线。据了解,该平台基于2017年上线的国家语委语言资源网升舱改造,致力于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优质语言服务的“孵化器”和高质量语言资源的“供给池”,全面服务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据介绍,“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旨在打造国内汇聚最多语言资源的权威网站、国家语言服务能力建设的示范平台。该平台秉持“开放、共享、智能、服务”建设理念,深入分析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应用中急需的语言文字需求,努力破解语言资源版权复杂、碎片化严重、服务性不强等问题,建设满足国家、社会和人民需要的语言资源服务。该平台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建设,广州大学“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负责资源服务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国家开放大学负责网站运维,国家语委研究型基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平台共建,以构建安全、稳定、可持续的运维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汇聚近50家单位提供的近百项高质量语言资源,并聚焦社会需要和实际应用建设近20项语言服务。其中,语言规范服务汇集60余种规范标准,为教师、学生以及新闻媒体等公共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工作者掌握应用语言文字规范提供便捷服务,提升社会语言文字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汉字信息服务涵盖古今各个时期汉字的形、音、义、用、码信息,满足语文教师、学生、语言文字科研工作者、文化爱好者多元化需求,帮助使用者全面系统地查阅汉字、使用汉字、理解汉字,助力中华文化经典的阅读学习,感受汉字承载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
精品字库服务依托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项目“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成果建设,免费向公益组织、新闻出版单位、政府机构、学校、个人提供35款历代书法名家字库,助力美育教育、规范汉字书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言翻译服务提供有道、百度、腾讯等国内权威机器翻译平台的中英互译对比和回译,创新将“回译率”作为衡量翻译质量的指标,即将翻译结果回译至源语言并与要翻译的内容对比。应急语言服务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涵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手语、盲文、外语等语言服务,包括多语种疫情防控外语通、疫情防控应急手语一百句、多语多言宣讲消防安全知识等。
该论坛还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2)》《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2022)》《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2)》《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2)》四部报告。记者注意到,《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2)》是我国首部区域语言服务专题报告,其深入调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城中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语言教育和语言融入服务,体现大湾区的人文精神。该报告重点关注大湾区智慧政务、智慧文博、智慧旅游等方面的成就与经验,梳理分析互联网应用中的语言服务方式,调研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智能产品与应用软件中语言服务的适应程度。在应急语言服务方面,香港开发语种丰富、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系列抗疫专题网站;澳门开展语种、形式和主体多样化的抗疫语言特色服务;广州面向外籍人士开展多语抗疫服务;深圳构建“一网两微三电”语言服务平台。
据悉,本届论坛由广州大学、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商务印书馆)、国家语委科研机构秘书处、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承办。
(原标题《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2)>首发》)
编辑 李斌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关越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