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度,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以下简称“深河指挥部”)在深圳对口帮扶各驻县工作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河公司以及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支医支教”队伍中开展了“深心向党·振兴有我”党建活动,遴选出10支“振兴先锋”工作队、10名“振兴先锋”、10个优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和15名“帮扶先锋”,以基层党建全面引领乡村振兴和对口帮扶工作。
深河指挥部联合深圳特区报、河源日报,对获评“振兴先锋”工作队、“振兴先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和“帮扶先锋”的帮扶队伍、先进人物、典型项目进行系列报道,推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基层党建品牌和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深河帮扶案例”。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让基层党建成为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和对口帮扶“动力核心”,不断推动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天推出第七期“振兴先锋”,深圳市驻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杨濠骏。
2021年7月,杨濠骏受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委派,进驻到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作为帮扶工作队队长,杨濠骏在组团帮扶单位的带领下,在深河指挥部、深圳对口帮扶东源工作组的指导下,带领帮扶工作队把上莞镇茶产业作为“产业兴旺”的第一抓手,努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帮扶新模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优势。
挖掘“硒”资源 为茶产业发展赋能
上莞镇种植茶叶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其中上莞镇的仙湖茶是该镇的拳头产品。据介绍,仙湖山的空气湿度大,日照短,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生产出的仙湖茶香、滑、甘、纯,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岭南茶叶中难得的珍品。
“今年9月,我们在与暨南大学科技特派员团队共同推进‘仙湖茶产业未利用资源深加工及高值利用’专题研究过程中,意外发现4组仙湖山土壤样品中含硒量均达到广东富硒标准值1.5倍以上。”预料之外的发现,让杨濠骏感到十分惊喜,他详细了解了硒元素特点及富硒农业优势以及全国硒产业发展现状、广东省富硒农业发展情况,认为上莞镇具备发展富硒农业的土壤资源禀赋及潜力,应该以“天然富硒”赋能农业发展,进一步做强仙湖茶优势特色产业。
“今年10月,我们联合上莞镇人民政府、暨南大学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组织召开了上莞天然富硒农业发展研讨会,明确了进一步推动上莞天然富硒农业发展的工作方向及主要目标。”杨濠骏说,为擦亮“天然富硒”招牌,决定选定仙湖龙头茶企作为为示范,进行天然富硒土地认证,逐步提升仙湖茶“天然富硒”的品牌力,打造茶叶品牌文化。
“我们目前正稳步推进重点区域硒资源抽样调查工作,摸清硒资源分布,探明硒含量情况,同时对企业、合作社进行培训,争取天然富硒土地认证。”杨濠骏说,在深河指挥部、深圳对口帮扶东源工作组的指导下,帮扶工作队将进一步推动上莞镇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上莞“天然富硒”农业特色品牌,带领群众走出增收致富新路子。
创新开展“三同”实践锻炼 助力乡村振兴
同老乡唠家常、传政策,与农户一起采茶制茶、种植蔬菜……今年7月,在杨濠骏的积极协调下,组团帮扶单位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组织干部职工入住到上莞镇农户家中,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一步促进组团帮扶单位与帮扶属地的亲密关系。
“三同”实践锻炼即到农村与农户开展“同吃、同住、同劳动”实践锻炼。杨濠骏介绍,“三同”实践活动以入住补偿形式,按每人100元/天的标准补贴农户家用,并赠送日常生活用品。入住后,干部职工与农户一起插秧播种、采茶制茶、种植蔬菜、清理鱼塘、打扫村居等,全方位深入农村生活,多渠道了解基层民情,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此外,入住干部职工还大力向外推介茶叶、茨菇、花生、蓝莓、丝苗米等上莞镇特色农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开展“三同”实践锻炼以来,已累计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超20万元。
“开展‘三同’实践锻炼是帮扶工作队寻求帮扶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的一次有力实践。”杨濠骏介绍,自2021年7月入驻上莞镇以来,已组织开展两期“三同”实践锻炼,带动帮扶资金超30万元。“三同”实践活动的结余经费还将捐赠给村集体用作工作经费。截至目前,已累计捐赠结余经费近10万元,惠及上莞镇常美村、新民村及新轮村。
“上莞镇是革命老区,被誉为九连地区的‘小瑞金’,红色资源丰富。”杨濠骏说,接下来帮扶工作队将依托上莞镇红色资源优势,引导动员更多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到当地开展系列淬党性、接地气、连民心的“三同”实践锻炼,助力上莞镇乡村振兴。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原标题《深心向党·振兴有我 | 2022年度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振兴先锋”杨濠骏:立足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建设美丽宜居上莞 》)
编辑 连博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