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之危险,在于其不顾一切的自我中心主义、对他者的冷酷无情,以及为恶行所做的种种虚伪掩饰。从北美大陆近400多年的历史来看,残酷的种族主义、霸道的扩张主义、贪婪的物质主义贯穿其中,让今天的美国成为政治和历史学者罗伯特·卡根所言的“危险的国家”。
“白人例外”——殖民恶行留下的种族主义烙印
“今天,当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家庭欢聚一堂庆祝感恩节时,许多人仍然不知道这个节日背后的真实历史。”今年11月24日,美国《福布斯》网站在一篇报道中指出,“事实是,对于原住民部落来说,这是哀悼的日子,而非庆祝日。”
感恩节,作为美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剥去温馨感人的故事包装,其背后的真实历史却是那么黑暗和血腥——当初拯救了“五月花号”白人移民的印第安人恐怕不曾想到,当越来越多白人移民者在北美大陆站稳脚跟后,自己的种族走上了一条几乎毁灭的“血泪之路”。
对于感恩节等美国历史的主流叙事,源自北美大陆的白人殖民者。
1620年,以清教徒为主体的一群白人移民乘坐“五月花号”帆船驶入北美洲东海岸的普利茅斯港,上岸前41名男性乘客签订了《五月花号公约》。这份被称为美国“立国根基”的文件写道:“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耀,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
1630年,马萨诸塞殖民地总督约翰·温斯罗普在率领移民到达北美大陆之前说:“我们将如‘山巅之城’。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我们。”这句话几个世纪以来被无数美国人反复吟咏,为美国文化乃至美国人的世界观构建起一个经久不衰的隐喻:北美殖民者为全人类树立了“榜样”,改造他们眼中的“野蛮人”是其天然使命。
这是美国人广为宣传并引以为傲的历史,也是“白人例外”的写照,其突出表现如《福布斯》网站文章所述:在学校里,大多数孩子被教导,感恩节是庆祝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盛宴。印第安人把美洲交给白人,这样就可以创建一个自由、充满机会和信奉基督教的伟大国家,让世界其他地区从中受益。而美洲原住民遭白人殖民者野蛮杀戮和掠夺的历史却被刻意漠视。
这种根植于殖民历史与宗教思想的“白人例外”思维,天然带有蔑视其他文化的种族优越感。它长期主宰美国社会,使今天的美国本质上仍是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所描述的“一个种族主义的国家”。
历史上,无论是《独立宣言》中标榜的生而平等的“人人”,还是美国宪法创立者宣扬的“人民”,都仅限于白人。美国白人明确将自身置于印第安人、黑人、亚洲人、墨西哥人等族裔之上,并曾把这些群体长期排斥于美国主流社会之外。
尽管殖民、蓄奴、种族隔离等黑暗篇章已一一翻过,但这些滔天罪行背后的“白人例外”思想依旧根深蒂固。时至今日,白人精英群体仍在总体上把持着美国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关键位置,少数族裔依然面临长期、广泛、系统性的歧视。如今,许多印第安人被迫居住在资源贫瘠的保留地,人均预期寿命低于全国整体水平;非洲裔美国人至今“无法呼吸”,其死于警察暴力的可能性“几乎是白人的三倍”;亚裔遭受日益严重的“仇恨犯罪”,缺乏安全感……
可以说,白人“种族优越论”的幽灵始终在美国游荡。美国总统拜登也不得不承认,系统性种族歧视是美国“灵魂上的污点”。
2020年5月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发生后,全美各地大规模反种族歧视抗议示威活动持续不断。图为同年6月6日,示威者手举标语“肤色不该成为我们死去的原因”在芝加哥参加游行示威。新华社发(克里斯·迪尔茨摄)
“美国例外”——扩张历史形成的霸权主义底色
对内是“白人例外”的种族主义,对外则是“美国例外”的霸权主义。
“我们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国家。”今年9月11日,拜登在“9·11”事件21周年纪念仪式上发表讲话,呼吁捍卫使美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主制度。
“独一无二”,是美国人长期以来反复强调的一个词语,其实质是认为美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这种“美国例外论”声称,自建国之日起,美国就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国家,代表了文明进步的方向。美国人自命“天选之子”,认为本国的价值观和制度优于其他国家,坚信自己肩负按照美国模式改造其他国家的使命,而且必定会成功。
卡根在《危险的国家:美国从起源到20世纪初的世界地位》一书中说,从清教徒时代开始,美国就不是“山巅之城”,而是一个“扩张的引擎”,“甚至在美国诞生之前,美国人就认为他们注定要成为全球领袖”。
数百年来,伴随着美国的一步步崛起、扩张、称霸,“美国例外论”深度融入美国的文化基因,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逻辑起点”,为其侵略扩张、称霸世界披上了一件自认为“合理”的外衣。
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曾在《外交政策》杂志撰文说,“美国例外论”基于这样一种信念——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有道德的国家……但冷静地看一看历史记录,就会发现大多数关于美国“道德优越”的说法都是假的。
自独立建国以来,美国在领土、势力上的扩张欲望从未停歇。从建国之初东部沿海13个殖民地的约80万平方公里,到现在的约937万平方公里,通过不断的战争、威逼、欺骗等手段,美国领土足足扩张了10倍多。对此,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直言不讳地称,美国的扩张就是“上帝赋予这个国家必然的道德使命”。
美国把美式价值观鼓吹为“普世价值”,热衷于输出意识形态。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倚仗自身霸权,更加肆意地干涉他国内政,强推所谓“民主改造”,甚至频频发动侵略战争,触手所及,家国破败、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美国前陆军上校劳伦斯·威尔克森指出,“美国例外论”意味着数百万人的死亡、数百万人的伤残,以及数百万人的流离失所。
美国以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不断玩弄双重标准,动辄毁约退群:自己拒绝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指责他国违反公约;对各国人权事务指手画脚,自己却拒绝签署多数人权条约;肆无忌惮地利用技术优势监控各国,却把“危害网络安全”的帽子扣到他国头上;自己放松监管酿成金融和经济危机,却把后果转嫁给他国……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新外交政策:超越美国例外主义》一书中指出,“美国例外论”认为美国与众不同,拥有制定和打破国际游戏规则的固有权力,但这是一种“危险的幻想”,让美国“变成了一个流氓国家”,将给美国自身和世界带来危险。
“富人例外”——资本掌权催生的金钱至上病态
瑞银集团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乌克兰危机升级、各国货币政策收紧、股市下跌等原因,2022年全球亿万富豪人数下降,但美国亿万富豪人数不减反增,从去年的724人升至735人。美国盖洛普公司12月初的民调显示,由于美国通胀居高不下,超过半数的美国成年人表示自己的家庭遇到财务困难。凡此种种,凸显美国贫富鸿沟加大的严峻现实。
这是2020年10月30日拍摄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旁的华尔街路牌。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美国奉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其宗旨就是以资为本、金钱至上,体现在社会文化层面是“富人例外”——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
金钱决定社会地位——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德莱塞的《嘉莉妹妹》等美国文学作品,将美国底层民众挣扎生存、富人倚仗金钱呼风唤雨刻画得惟妙惟肖。
金钱决定教育机会——美国《纽约时报》2019年披露,包括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在内的多家美国名校收钱办事,违规招收知名演员、企业高管、著名律师等的子女入学。
金钱决定话语权力——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曾坦言:“无疑,存在阶级斗争。但是,是我的阶级——富人阶级在发动战争,而且,我们在取得胜利。”在经济学家萨克斯看来,这场“战争”的突击部队是蜂拥进入国会和联邦政府的企业说客,武器弹药是用于游说活动和竞选捐款的巨额政治献金,宣传推手是以超级富豪鲁珀特·默多克为代表的媒体巨头。
在《美国真相》一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美国正逐步演变成一个“属于1%的人的国家”:经济和政治都只为那1%的人而存在,也被那1%的人操纵着。这1%的人主要聚集在一些最强大、最富有的利益集团里,涵盖金融、医疗保险、制药、能源、军工等行业。
2011年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正是美国那99%“草根”民众对“富人美国”的愤怒呐喊。然而,十多年过去,美国仍旧如洛克菲勒国际公司主席鲁奇尔·夏尔马所言,是“富人的社会主义,其他人的资本主义”。
国内问题丛生、矛盾重重,国外感召力下降,这是美国当前的写照。就如《华盛顿邮报》网站一篇题为《“美国例外论”的终结》的评论所言:“多年来,美国人经常看不起其他国家……我们以为自己与众不同、更好,甚至是例外。但其实,我们也就这样。”
(原标题《国际观察 | 白人至上、美国第一、富人优先——起底“美国例外论”的危险本质》)
见习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连博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17
5级大风航拍邂逅深圳西部绝美日落盛景 4月22日,哪怕面临着5级大风的挑战,我依旧无畏前行,用航拍镜头捕捉了深圳西部那震撼人心的日落景象。画面中,广深沿江高速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城市与大海的脉络,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不远处,无垠的大海与天空相融,波光粼粼,尽显辽阔与深邃。而画面右侧,机场上飞机起起落落,仿佛穿梭于天地之间,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大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希望这份独特的视觉盛宴能带给你心灵的触动。 据悉,4月23一25日广东省将迎来汛期首场暴雨过程。25日深圳(含深汕)将出现局部暴雨伴强对流天气过程。#读特小记者#
00:30
一年级读特小记者小试身手!亲手制作香甜南瓜饼 今天,我这个读特小记者化身“小小厨师”,在厨房里完成了一次超有趣的挑战——亲手制作南瓜饼! 我先和妈妈一起挑选了圆圆的南瓜,把它洗干净、削皮、切块,再放进锅里蒸熟。看着南瓜在锅里慢慢变得软软的,我心里可期待啦!南瓜蒸熟后,我用勺子把它压成泥,加入香香的糯米粉、甜甜的白糖,揉成面团。面团软软的,摸起来可舒服了!接着,我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压扁,还在上面按出了漂亮的小花图案。最后,把做好的南瓜饼放进锅里煎至两面金黄,不一会儿,厨房就飘满了甜甜的香味! 咬一口自己做的南瓜饼,又软又糯,甜丝丝的,比买的还好吃!这次制作南瓜饼的经历太有意思啦,我不仅学会了新本领,还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以后我还要尝试做更多美味的食物,和大家分享我的“美食小成就”!#读特小记者#
00:56
图腾影视😁😁😁😁
《滩涂上的翡翠森林》 #读特小记者# 在深圳的怀抱中 有一片神奇的红树林 宛如绿色的梦境,静谧而安详 高大的树木,肩并肩 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穹 叶子在风中,轻轻吟唱 诉说着古老而新奇的故事 阳光洒落,金色的光线 穿过枝叶的间隙 在地上描绘出,奇妙的图案 那是光与影的交响 海边,海浪轻拍沙滩 如同温柔的摇篮曲 红树林矗立于此,坚定不移 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天地 在这片绿洲,自然的奇迹 白鹭翩跹,海鸥翱翔 在蔚蓝天空下自由地歌唱 我深爱着这片深圳的红树林 它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礼物 蕴藏着快乐,蕴藏着美好 在我心中,永远璀璨夺目
#读特小记者#今天我来到深圳大剧院欣赏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这场舞剧太精彩啦,像一阵旋风,把我卷进了一个充满侠义与梦想的世界。 一开场,舞台上的场景就像电影里的老香港,街道、店铺都很逼真。灯光一亮,演员们登场,他们的动作又快又有力,一招一式,看得我眼睛都不敢眨。我最喜欢的是叶问和其他门派掌门比武的片段,叶问的咏春拳,一会儿像流水一样流畅,一会儿又像闪电一样迅猛。其他掌门的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和太极拳也各有特色,螳螂拳的动作像螳螂捕猎,又快又狠;八卦掌的脚步轻盈,转来转去;八极拳刚猛有力,每一下都像是能把空气打碎;太极拳则慢悠悠的,却感觉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的对决,就像一场激烈的战争,看得我热血沸腾,忍不住和观众们一起鼓掌叫好。 除了精彩的武术动作,这部舞剧还有很感人的地方。叶问的妻子生病了,叶问不得不离开她去打拼,他们离别的场景,让我心里酸酸的。还有猪肉荣为了保护叶问,勇敢地挡下了坏人的枪,叶问抱着他痛哭的画面,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从这些情节里,我看到了叶问的无奈和悲伤,也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舞剧里还有一条关于电影剧组的故事线,虽然一开始我有点不太明白,但是看到后面,我发现这条线和叶问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剧组的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坚持,这种精神和叶问练武、开武馆的坚持是一样的。这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梦想,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看完《咏春》,我对中国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喜欢传统文化了。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舞蹈和武术,还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要勇敢、善良,要珍惜身边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以后也要像叶问一样,做一个有正义感、有担当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