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音乐会,让东莞的“星星”们又一次闪烁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田佳倩 哲明 文/图
2022-12-18 19:43
摘要

12月18日,2022爱心文化馆·残健共融音乐会在东莞市文化馆举行并进行了线上直播,22组孤独症儿童家庭参与其中,线上浏览超1000人次。

岁末将至,“来自星星的孩子”在爱心文化馆的舞台上再次闪烁。12月18日,2022爱心文化馆·残健共融音乐会在东莞市文化馆举行并进行了线上直播,22组孤独症儿童家庭参与其中,线上浏览超1000人次。

通过艺术,抵达“日常”

伴随温馨的开场音乐,背后的大屏幕上展示的是来自“圆梦儿童艺术团”成员的点点滴滴,一个个孤独症孩子被父母紧紧牵着手,步上熟悉的舞台,再完成一次“日常”演出。

爱心文化馆自2017年启动,聚焦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视障人士、高龄老人等弱势群体持续开展精准服务。其中,“东莞星星联盟”品牌是由东莞市文化馆与东莞多家自闭症相关帮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全市性孤独症帮扶平台,截至2022年11月,已开展非洲鼓、奥尔夫音乐、坦途计划等文艺类课程1233期,受惠的孤独症儿童约3.5万人次。

心理学研究表明,例行的日常带给人们可感知的现实安全感,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这一点在缓解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上,尤为明显。“刚开始不知道有那么多的资源,好几年都是自己带着他在机构独立训练;这两年多来,参加文化馆的活动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安排,也明显看到孩子的笑容挂在脸上,感谢‘爱心文化馆’给孩子们营造了第二个家。”阿成妈妈深有感触。

残健共融,超越“日常”

本次音乐会不仅有东莞市天柱慈善促进会、全仁阳光家园、东莞市梦立方康复中心等孤独症帮扶机构组织的艺术团参与,还邀请了来自AU人声乐团、东莞中学等演艺组合加入当天的演出。

实际上,“东莞星星联盟”部分课程也让普通孩子共同参与,实行融合教育,既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学习技能,又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虽然教导‘星星的孩子’比教导普通孩子要难得多,但通过东莞市文化馆免费提供的场地,让他们丰富了与社会接触的渠道,这对他们的康复治疗、后续的就业等方面来说是很大的帮助。”一直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陈老师说。

对残障群体的关怀体现着社会的文明温度。值得一提的是,服务于本次活动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中也出现了大龄孤独症儿童的身影。接受采访的志愿者母亲表示,到文化馆去上课、当志愿者已成了自己孩子一个情绪出口,与文化、艺术的交流成了他的新习惯。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更多关于“星星的孩子”的故事仍在爱心文化馆中上演,在那一方舞台,未来将有更多的“星星”继续闪烁。

(原标题《一场音乐会,让东莞的“星星”们又一次闪烁》)

见习编辑 陈桥魁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王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田佳倩 哲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