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罗湖军人家庭故事|何林:传承永不褪色的红色家风
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舜钿 通讯员 林宏基 曹红霞 文/图
2022-12-14 18:24

“1969年4月应征入伍,我成为一名基建工程兵,曾先后去了重庆、河南、新疆、北京、深圳等地参与城市建设。”今年74岁的何林是一名出生于四川的退伍军人。在深圳,他参加了深圳电子大厦、红岭大厦、深圳大学等重点工程等材料物资供应工作。“1982年7月,我申请调入基本建设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只身一人坐上闷罐车从北京南下,历经三天三夜的舟车劳顿终于抵达了深圳,见证并参与了深圳那段‘平地起高楼’的光辉岁月。”何林说。

1983年9月,何林随两万基建工程兵在深圳集体转业,历任深圳市一建工贸公司任贸易部部长、深圳市裕达贸易公司业务经理等职务。艰苦朴素的军旅生活,造就了何林诚实守信、重情重义、开朗豪爽的性格,退休后的他热衷于记录、分享生活。他在2012年编写的《岁月情怀》系列图书被全国100多家图书馆收藏,他本人还成为罗湖区退役军人红星志愿宣讲队成员,以不同形式发扬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精神。

在何林的影响下,家庭和睦、家风严谨是周围亲朋好友对于何林家风的一致评价,子女在他的教育下都十分优秀。“家庭是一个社会细胞,子女又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孩子成才与否,从小进行品行教育很关键。‘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红色家风是我家永不褪色的‘传家宝’。”何林自豪地说。

“我和妻子明年就结婚50周年了,这些年来我们很少吵架。一路走来,我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何林说。

而在妻子马泽秀的心里,何林一直是一个对工作与家庭都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年轻时分隔两地的时候会不理解他来深圳的选择,家里里里外外只能是我一个人在支撑。后来他写信回来,告诉我们他在深圳的工作和生活,辛苦与获得感兼具,渐渐地我心里不理解的情绪也就消失了。”

何林在一封封家书中也给妻子描绘了深圳现代化的图景:“深圳将建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交通会四通八达,高楼林立,街宽路阔,繁花似锦,超市商品琳琅满目,是休闲娱乐的最好地方。”如今,信中这些畅想都已成真,何林与家人如愿地生活在深圳,共同见证着深圳的日新月异。

“红色家风是永不褪色的‘传家宝’,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是我们在峥嵘岁月里留下的红色‘诫子书’。”何林表示,在国家经历物资匮乏的艰苦岁月年代,农民出身的父母日子过得非常艰辛,但他们常常教育何林要做一个诚实有用的人。

如今,何林也常给孩子讲述发生在深圳的奋斗故事,回忆当初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坚持奋斗的艰辛历程,用亲身经历向孩子们传输节约的理念。“我是深圳一名基建退伍老兵,又是一名老党员,虽然离开部队已39年了,但我坚持退伍不褪色,发扬深圳基建工程兵的拓荒牛精神,教育好子女,责无旁贷。”

节约粮食、奉献爱心、勤劳勇敢……得益于良好的家风传承及家庭教育,何林的两个孩子都已经成长成才,大女儿成为建筑高级工程师,小儿子成为外企高管。因为红色家风家教潜移默化的熏陶,外孙女和小孙子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2019年,何林一家的“全家福”还登上了深圳公交站台的宣传栏,成为广大市民学习的榜样。

编辑 刘春雨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朱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舜钿 通讯员 林宏基 曹红霞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