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最新发布,截至11月底,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085亿元,交上亮眼成绩单。
从投资金额来看:水利建设完成投资突破1万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33%,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
从工程规模来看:今年实施水利项目40312个,其中新开工水利项目2.5万个,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46项。
从稳经济促就业来看:直接吸纳就业人数236万人,其中农民工192万人,还有力拉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
这一组组跃动的数据背后,带动的是我国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管好盛水的“盆”——守住防洪保安底线
应对洪水有三张“牌”,“头牌”-河道堤防,“王牌”-水库调度,“底牌”-蓄滞洪区。今年以来,水利部着力推进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不断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今年,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吴淞江整治工程开工建设,长江干流江西崩岸治理工程等有序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276.11亿元支持主要支流治理,涉及139条河流、540个项目。中央财政安排213.4亿元开展中小河流治理,涉及1466条河流、1822个项目、12013公里。
我国目前共有水库近十万座,但大多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库陆续出现病险问题。病险水库已成为防洪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今年以来,水利部下大气力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目前已完成3.1万座存量水库安全鉴定,全力推进2022年安排的141座大中型水库和340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提升小型水库监测预警能力。

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流域防洪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2022年落实国家蓄滞洪区建设资金共计107.3亿元。主要开展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流域共21处蓄滞洪区工程建设。当前,共完成年度投资91.7亿元,完成率85.5%。
用好“盆”中的水——增强亿万农村群众福祉
农村供水事关亿万农村群众福祉。今年以来,水利部会同各地加快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截至12月初,各地共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918亿元,完成工程1.6万处,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33.2万人,提升了7449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的通知》,指导各地加快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截至12月初,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已建设完工1852处,预计2022年底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的比例将达到56%。
1—11月,已排查并推动解决389万农村人口饮水不稳定问题。组织对150个县近5000户用水户开展了暗访检查,其中脱贫户占到25.5%,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压紧压实地方农村供水保障责任。

截至12月初,共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10.9万处,服务农村人口2.2亿人。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持续提高灌区保障能力
大中型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水利设施。今年以来,全国加快推动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加大提升灌区保障服务能力。

今年以来,全国新建改造渠(沟)道2万多公里、渠系建筑物近3万处、量测水设施1万多处。灌区内农田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特别是今年7月长江中下游发生严重旱情,大中型灌区较为完善的灌排体系,最大限度减轻了旱灾影响。长江流域受旱省份3500多处大中型灌区灌溉了1.7亿亩耕地,秋粮再获丰收。
实施505处大中型灌区改造,这些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后,预计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7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超过3000万亩,将有效增强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在开展灌区建设和改造的同时,同步推动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建设管理。全国已有26个省份出台了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建设管理实施细则,800多处大中型灌区和500多处大中型泵站开展了标准化建设,在管理上不断提档升级。
截至12月上旬,2022年中央安排投资的24处新建大型灌区和505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353亿元,完成率91%。
(原标题《超一万亿元!今年这项投资创历史纪录》)
见习编辑 陈桥魁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朱玉林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05#秋日暖胃好物#

《澳门2049》荣膺微博文化之夜“年度创新演出IP” 科技赋能非遗守护文化根脉 2025年8月25日,微博文化之夜颁奖典礼在郑州华彩绽放。《澳门2049》荣膺"年度创新演出IP"大奖,这个奖项不仅属于这场演出,更属于这个时代用创新技术守护文化根脉的所有探索者。这份荣耀既得益于微博平台以数字化力量助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也离不开郑州这座文明交汇的城市对文化创新的持续滋养与有力见证。 以科技作舟,以文化为帆 在文化传承面临时代挑战的今天,《澳门2049》以惊人的创新勇气,开辟了一条"科技+非遗"的融合之路。演出将深邃的文化基因编码于现代科技语汇之中,通过动力机械、仿生装置等前沿技术,让珍贵的文化记忆绽放、流动、加速焕发生机。 这一文化守护工程汇聚全球多支顶尖团队之力,历经无数个日夜的精雕细琢。在张艺谋导演的艺术统领下,创作团队以敬畏之心梳理文化脉络,以创新之手编织视听奇观,最终在美高梅剧院这座艺术殿堂中,打造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跨界融合,守护文脉薪火 《澳门2049》开创的文化守护模式,突破了传统非遗保护的固有范式。演出不再满足于对文化遗产的普通展示,而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艺术表达,让古老文化真正"活"在当下、"走"向未来。 在美高梅剧院高科技装置构建的沉浸空间中,文化不再是书本中扁平化的符号,而成为可触、可感、可共鸣的多维体验。这种创新表达不仅吸引了超多国际观众前来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更在Z世代群体中引发了文化认同与守护的热潮。 全球视野,文明互鉴 《澳门2049》构建的文化守护体系,既扎根东方美学传统,又具备全球对话能力。演出通过超越语言的文化通感,让不同背景的观众都能在震撼体验中,理解中华文化的深邃与瑰丽。

【勒杜鹃与阳光#深圳簕杜鹃#】莲花山公园里的勒杜鹃盛开了, 我们也来了,花开人来热闹极了!

吃

【清明扫墓】每年都会给爷爷墓碑描字,我觉得非常非常有意义。爷爷,昨晚回家的时候,我们抬头看有漫天星星诶,那颗最亮的 朝我们一眨一眨的星星一定是您,对吧✨#圳是踏青好时节#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