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观察 | 推特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的话语呈现——基于语料库辅助的批评话语分析
2022-11-29 16:55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杨凯  陈滢钧

本研究通过语料库辅助对推特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相关话语进行批评分析,探究话语中呈现的大湾区形象特征和话语生产特征。研究发现,推特平台相关话语中粤港澳大湾区经贸色彩浓厚,以香港为焦点的城市群受关注,总体形象较为正面;话语以组织机构主导生产的新闻为主,西方话语主体与香港媒体和机构互动明显;未来可加强与香港媒体互动,加大政治色彩较弱的大湾区战略内容以及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传播,举办活动吸引推特名人参与或关注,在Tiktok增设账号,以优化传播效果。

【关键词】推特   粤港澳大湾区   话语   语料库   批评话语分析

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战略,粤港澳大湾区(下文简称为大湾区)建设虽然着力于中国特定区域内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与协作,但其服务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化的功能定位,使它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话题资源。推特是当前全球访问量最大的十个社交平台之一,也是全球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媒体之一,其用户国别分布广泛,相较于脸书(Facebook)等社交媒体信息更具公开性,为中国国际传播提供了充分的话语机遇,因而成为中国国际传播实践的新平台和重要研究对象。该平台上诸如“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重要议题的传播研究已产生了一定数量的成果,而涉及区域形象传播的研究还较缺乏。推特平台的全球性使得该平台上的粤港澳大湾区相关话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湾区国际形象,也对其是否能够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文中简称《纲要》)中“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意义重大。本研究对推特上大湾区相关文本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探究大湾区形象和话语生产特征,为海外社交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对外传播路径提供基于实证分析的启示。

一、研究问题及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推特平台大湾区话语的批评分析,力求回答如下问题:推特上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话语特征如何;体现了什么样的大湾区形象和话语实践特征;海外社交平台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传播应如何优化。研究采用的语料库辅助批评话语分析(Corpus-assiste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一种多维度的话语分析理论,是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语料库语言学的结合。

1979年《语言与控制》一书首次提出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概念(Fowler,1991),标志着批评话语分析模式的诞生,使得话语分析不局限于对文本进行语言学视角的分析,更强调语言的建构过程,将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与意识形态紧密结合,更具务实性和完整性。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发展过程中,学者们逐渐形成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流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诺曼·费尔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法,从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探究话语与社会的关系(Fairclough,1995)。梵·迪克(Teun A. van Dijk)把话语、认知和社会密切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话语分析的社会认知模式(van Dijk,2008)。露丝·沃达克(Ruth Wodak)则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法,从社会政治和历史语境、互文语境及上下文语境揭示话语与政治、历史、身份之间的关系(Wodak,2001)。

由于批评话语分析法以对有限篇幅文本的定性分析为主,样本缺乏代表性,也容易带上研究者的主观偏见,相关研究成果受到许多学者的质疑和批判。英国应用语言学协会前主席迈克尔·斯塔布斯(Michael Stubbs)批评该话语分析模式缺乏对大规模语料的研究(Stubbs,1998)。英国语言学家亨利·威多森(Henry Widdowson)更认为批评话语分析不是一种分析,而是一种带偏见的解释,研究者完全依靠人工的方式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释,使研究结果缺乏精确性和客观性(Widdowson,1995)。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谢格洛夫(Emanuel Schegloff)则指出,研究者在勾画社会的权力关系模式时,总是假定一种话语与某些语境因素相关,将主观偏见投射到分析的语料中,分析者所界定的语境充满偏见性(Schegloff,1997)。

随着语料库技术的发展,语料库语言学被引入批评话语分析中以弥补传统定性话语分析的不足。哈特·莫特纳(Gerlinde Hardt-Mautner)是第一位倡导将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语料库语言学结合的学者,他在1995年提出打破批评话语分析中定量与定性分析的界限(Hardt-Mautner,1995)。语料库话语分析可以获得隐藏在海量话语中的语言模式(pattern),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可供关注的问题和更加客观的事实支撑,减少研究者在选择分析文本时的随意性和偏见性。语料库工具中的词频、关键词、索引行和词汇的搭配强度等功能为抽象的话语解释提供事实依据,使大规模的话语分析结果更具有可靠性、客观性和普适性,因此,语料库辅助的批评话语分析被众多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于语言学、政治学、新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对于本研究针对的推特平台分散的大量话语文本来说,语料库辅助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本研究针对以上研究问题,选取“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 以及“Guangdong”和 “Greater Bay Area” ,“Hong Kong”和 “Greater Bay Area ”,“Macao”和“ Greater Bay Area” 这三组关键词来精准定位“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推文。通过Python爬取推特平台上所有含有这四组关键词的推文,截至2021年4月1日共获得7326条推文,以此自建英文语料库,一共含有196127个形符(tokens)和12701个类符(types)。

本研究使用专业语料库软件AntConc 3.5.9对高频实词、搭配词、索引行、评价词等文本素材进行分析,结合对代表性文本的阅读,在文本向度提炼推特粤港澳大湾区的话语特征,总结话语特征反映出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形象特征和话语生产特征,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功能定位和传播目标提出大湾区在海外社交平台的优化传播路径。

二、数据统计结果

(一)高频实词统计

语料库中高频实词构建了语料库的语义场,反映话语的显著特征。为了更好地了解语料所表达的概念意义,本研究去除了词频高但主要表达英文语法意义的功能词(系动词、助动词、介词、连词、冠词等),只选取有实际意义的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整理出了样本语料库中前25个高频实词(见表1)。

表1 :推特大湾区语料库排名前25位高频实词

从统计结果来看,高频实词前十位的词汇中“香港”“澳门”“中国”“广东”“深圳”均与大湾区涵盖的主要区域有关,表明推特大湾区的话题讨论主要围绕着城市群展开。

(二)搭配词分析

在话语分析中,词语搭配不仅可以揭示词汇联想的模式,还可以展示一个词在语境中如何获得意义(钱毓芳,2019)。节点词(node)在话语中的意义与其搭配词密切相关,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强度越高,共现的概率越大,它们提供的语境意义也就越明确。这种节点词和搭配词之间互相吸引的关系可以用Antconc软件中的T值来测量,T值得分越高的词汇与节点词的搭配关系越强。

将“Greater Bay Area”作为节点词,设定搭配词跨距(word span) 为左5右5,数据整理过程中删去高频搭配词中“粤港澳”这三个地点指代词,最后统计出T值最高的前10 个搭配实词(见表2)。结果显示,“China(中国)”“plan(计划/规划)”“development(发展)”“opportunities(机遇)”和“new(新)”是与大湾区搭配度前五的实词。

表2 :推特大湾区语料库T值排名前十的“大湾区”搭配词

列在高频搭配词表第8的“news”(新闻)提示话语文本或与新闻有关,进一步的索引行检测发现,“news”常与主题标签(#)一起与粤港澳大湾区相搭配,在推文中共同出现(见表3)。

表3:搭配词“ews”的索引行示例

对文本进一步考察发现,许多大湾区的新闻由在推特平台的中国媒体发布,例如CCTV、新华社、环球时报,以及香港的本土媒体南华早报(SCMPnews)。南华早报被西方机构和个人账号@频数居于中国媒体之首,表明已经对海外媒体和个人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还有一些海外的新闻媒体、政府机构、商业公司会关注和推送大湾区相关话语。总体说来,推特上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话语生产中,中国媒体和机构的数量超过国外媒体和机构数量,个人用户的话语生产较少。

(三)评价词特征

语料库中具有情感态度的实词能够反映海外受众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语义韵倾向。有态度倾向性的实词包括具有褒贬含义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连少英、米若玉,2021)。本研究运用评价系统中的情感系统来考察推特用户话语中积极或消极的情感表达,检索条件是搭配词“Greater Bay Area”左5和右5的范围之内,最小共现值为3,总结出与搭配词有高共现率的评价词(见表4),并结合索引行探究其语境下的具体意义。研究中以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和《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以及索引行语境作为区分积极、消极和中性语义韵的标准。统计结果表明,推特上大湾区话语情感倾向较为积极。

表4:推特大湾区语料库共现率前十的“Greater Bay Area”评价词

三、推特话语呈现的粤港澳大湾区形象特征

(一)以香港为焦点的城市群成为大湾区形象标签

在推特大湾区语料库中,与城市或区域相关的词汇在高频实词中多次出现。香港(Hongkong)成为推特用户最关心的城市,其出现频次是澳门(Macao)的2.5倍,是广东(Guangdong)的2.9倍。此外,“Shenzhen(深圳)” “Zhuhai(珠海)”“Cities/City(城市)”“Mainland(内地)” 都位列高频实词前25,这些高频次出现的城市正是《纲要》中提到的重要节点城市,表明推特用户普遍关注大湾区内的重要城市资源。

根据《纲要》,大湾区的发展目标之一是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构建国际一流湾区。推特话语中城市群资源受到关注,与大湾区战略的空间布局相符。总部位于伦敦的投资杂志——阿尔法杂志(Alpha Journal)认为,大湾区内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将成为其整体经济发展的内驱力,“Hong Kong's financial markets,Shenzhen's technology and Guangdong's manufacturing have the potential to turn the Greater Bay Area into an economic powerhouse(香港的金融市场、深圳的科技和广东的制造业有潜力把大湾区变成经济强大的区域)”。“经济学”人活动专栏(The Economist Events)推送了香港立法会议员莫奈光的观点,他认为城市间的功能互补将会帮助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区域竞争中赢得优势:“Greater Bay Area is not very new in my personal opinion. Hong Kong remains a good window to the world,Shenzhen is an innovation hub in its own right;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through integration,not assimilation  (在我个人看来,大湾区并不是很新。香港仍然是一个很好的世界窗口,深圳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中心;竞争优势是通过整合,而不是同化)”。城市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成为大湾区在国际社交平台的显著标签,香港更是成为焦点。

(二)推特上大湾区经贸色彩浓厚

根据高频词表,“development(发展)”“opportunities(机遇)”“economic(经济的)”和“business(商业)”在涉及大湾区的推文中被频繁提出,经济因素受到全球用户普遍关注,包括进出口贸易、关税优惠、跨境投资、金融服务等等。例如,高棉时报(Khmer Times)在推文中强调大湾区为在香港的企业出口到内地带来经济优惠,“Goods of Hong Kong origin exported to the Chinese mainland begin to enjoy zero tariff from 2019,bringing new opportunities to Hong Kong companies and deepening economic ties among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自2019年起,原产自香港的货物出口到内地享受零关税的优惠,为香港企业带来新机遇,深化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联系)”。新加坡的《亚洲保险评论杂志》(Asia Insurance Review)关注大湾区促进跨境金融产品创新,“Rising #economic activity,an expanding affluent #population and policy incentives are providing new momentum for cross-border #financial products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 (#GBA)(不断增长的经济活动、不断扩大的富裕人口和政策激励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金融产品提供了新的动力)”。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际商业与咨询公司FAO Global则从区域投资角度看待大湾区的发展,“Cross-border investments betwee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may be getting easier as Beijing looks to create synergies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FAO Global is developing critical relationships in this region to capture opportunity for our clients (随着北京方面寻求在大湾区创造协同效应,香港和中国内地之间的跨境投资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容易。FAO Global正在该区域发展重要关系,为我们的客户抓住机会)”。

(三) 推特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形象较为正面

与大湾区一词共现率前十的评价词中,中性词有5个,积极评价词有4个,表明在整体上推特用户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评价较为正面。排在高共现率第9的评价词“rival”是前十个词中唯一可能带有负面情感态度的评价词。根据《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的解释,动词rival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接近于”“相媲美”的积极意涵,也可理解为“竞争”“敌对”的负面含义,具体解释需要通读推文语境。例如,台湾关键评论网(The News Lens International)的推文中,rival带有负面意涵:“中国有一个超大城市计划,将包括香港在内的9个城市整合成大湾区创新集群,与硅谷竞争,但这是伪装成商业计划的政治议程吗?”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负面评价通常将其视为美国和日本大湾区的竞争者与挑战者加以讨论。

四、推特平台粤港澳大湾区传播的优化路径

从推特大湾区话语的生产和传播现状来看,大湾区在海外社交平台的传播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推特大湾区形象中广东、澳门与香港的显示度差距较大;大湾区相关话语集中于经贸与科技,对《纲要》中其他战略构想传播相对较少,大湾区形象还不够全面立体;海外社交平台上个人用户参与讨论较少等。未来可通过以下路径优化粤港澳大湾区传播效果。

(一)加强与有影响力的香港媒体互动,提升内地湾区城市知名度

在推特大湾区话语中,香港出现频率远超澳门和广东其他湾区城市如深圳、广州等,在大湾区城市群中具有最高的国际关注度。这与大湾区内部各城市国际知名度的实际差异比较吻合。香港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的一座城市,是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多个全球著名的城市评级机构发布的城市排名榜单上,香港长期排在世界一线城市,位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多个城市之前。香港的国际知名度优势无疑为其在推特平台上关于大湾区的讨论提供了可贵的话语资源和传播资源,为其赢得了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的话语热度优势。

基于此,可在大湾区涵盖的内地城市举办活动(如会议、论坛、展会等)时加大与香港的联动程度,吸引香港媒体关注和报道,通过香港媒体和机构的推特账号扩大内地城市在推特平台的知名度,进一步吸引国外用户的注意力;利用推特等海外社交平台的话语手段如@,加大与香港爱国媒体如《南华早报》的互动,或在推文中添加“南华早报”的标签扩大南华早报传播范围和曝光度。一方面可以扩大香港爱国媒体在海外的积极影响力,同时对内地媒体账号的知名度也有提升作用。

(二)加大《纲要》中政治色彩较弱的内容传播,宣传差异化竞争优势

《纲要》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这类主题政治色彩较弱,与个人日常生活的接近性较强,也是国际社群共同关心的话题,易得到国际社群的广泛认同,有利于激活更多民间话语的参与,提升大湾区在推特上的话语讨论度和知名度,更有利于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推特上大湾区高频评价词“rival(敌对)” 这一带有负面意涵词汇的相关索引行阅读发现,一些推特用户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与美国和日本竞争的区域策略,是美国和日本大湾区的竞争者与挑战者。中国媒体可以通过强调区域竞争差异化优势来消除海外用户将它与中国扩张意图结合在一起的负面联想,例如,相比于加州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能够为国际受众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更便捷的跨境服务,以及针对不同行业的政策优惠。推特粤港澳大湾区传播宜强调为全球用户提供新的文化体验,增加新的区域合作发展的机会,减少它的竞争色彩。

(三)举办活动吸引西方社交媒体名人参加,在抖音海外版TikTok增开账号

推特上名人效应较为明显,粉丝多的大用户/名人掌握话语权,普通用户难以接触处于自己圈层之外的话语,因此可以通过举办活动邀请或吸引西方社交媒体名人参加,以提升推特平台传播效应;此外,可利用推特之外的其他社交平台如TikTok的优势创建媒体矩阵,进行信息扩散。不同社交平台在运作机制上有一定差异,与推特意见领袖占据优势的传播机制相比较,抖音海外版TikTok的算法基于视频的优劣在不同圈层中推广,让普通用户更容易接触到其关注内容之外的优质视频内容,更加扁平化和去名人中心化,通过TikTok可以增加大湾区在普通用户中的传播机会。许多海外用户日常中使用多个社交平台,从推特之外获知的大湾区信息可能会促使他们关注推特上的同类信息,参与到话语讨论中来。美国数据统计网站Statista 201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23%的美国互联网用户在TikTok上使用或观看过抖音视频(Tankovska,2021)。截至2021年1月,美国推特用户约有6930万人,而美国TikTok用户有6590万人,预计到2022年美国TikTok用户增长将超过推特,达到7370万人(Tankovska,2021),这为中国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社交平台的精准传播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BXW062)

作者杨凯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广州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作者陈滢钧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 采访-严偲偲审读 舆情研究部-李诚审核 朱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