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广东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11万例,超大城市广州连续多天日新增8000例左右,全省21个地市几乎全部都有波及……广东正面临3年来最严峻、最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
立足“早”,突出“快”,疫情防控全链条各环节全面提速,能力迅速提升。南粤大地众志成城、聚力攻坚,广东疫情特别是广州市海珠区疫情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新增病例数终于波动下行。
当前,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11月10日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落实落细二十条优化措施不动摇、不走样,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影响,强信心,扩战果,积胜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以快制快 与病毒争分夺秒
广州是此轮疫情的主战场。1325,5124,9244……陡然上升的数字,牵动着人们焦灼的目光。目前,广州疫情仍在高位波动,日增感染者8000例左右。与此同时,广东其他地市的疫情也呈现出多点散发态势,且外地输入和境外输入病例情况仍持续发生。
病毒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战“疫”必须以快制快。广东迅速调集医疗资源,全面加强抗疫基础能力建设。
这是11月21日拍摄的广州黄埔区中新知识城方舱医院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来自全省十余个地市的8000多名医护人员进驻支援广州。核酸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单日单管采集能力提升到1183.52万管,日检测可达到6000万人次。5支采样突击队共2500名医护人员率先进驻广州市海珠区城中村的高风险区,登楼入户,单独采样。
全省统筹协调,各地迅速启用储备隔离酒店,集中力量开展“转运专项攻坚”。广州周边兄弟城市大力支援,重点区域的新增感染人员正在尽快见底。
疫情快速实现社会面清零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要有足够的方舱医院和隔离场所。
这是广州黄埔区中新知识城方舱医院内部的标识牌(1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在广州黄埔区中新知识城方舱医院工地上,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的施工团队以小时为单位倒排工期,逾千名建设者轮班倒,机器连轴转,24小时不间断施工。经过9天9夜连续奋战,这座方舱医院于11月22日晚交付,可提供数千张床位。
记者在这个项目现场看到,方舱的每个房间都配备有空调,卫生间和淋浴间分开设置,床上用品已经整理完毕。负责方舱医院运营的工作人员在对房间做最后一遍清洁打扫。进场的医护人员正在熟悉现场设施,对工作间的设备进行安装调试。
在广州黄埔区中新知识城方舱医院,医护人员提前进入熟悉设施情况(1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屹介绍,广州市目前已启用19个方舱医院,指定28家三级综合医院以“院包馆”形式接管方舱医院,实施分类救治。选派重症、感染、呼吸、中医等学科专家组成医疗救治团队,开展巡诊和技术指导。
落实落细 努力抓好服务保障
连日来,一辆辆货车正在海珠区康鹭片区物资储备仓卸货。海珠区科工商信局、负责片区物资储备仓的工作人员汪家伟说,物资包正在大规模配送中,自10月30日以来,已派送完成总量超65万份。
在康鹭片区的物资储备仓,20多天里,汪家伟和其他同事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面对群众需要物资的迫切心情,他反复强调“请大家放心,我们能把物资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上。”
“封控管控的重点区域在哪里,生活物资供应就延伸到哪里。”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吴炳祥介绍,目前广州全市形成了社会面有商超农贸市场保障、管控区内现有企业兜底保障、线上平台社会面多渠道保障的体系。
桂田片区是广州海珠此轮疫情首个病例发现地。负责该片区的医疗救助组组长李玉红的声音已经沙哑。她说,20多天的管控时间里,区域内每个人都会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其中,孕妇、婴幼儿家长等特殊人群的情绪更容易焦虑。“我们不仅要守住居民的健康,还要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
海珠区常务副区长傅晓初表示,针对就医送药问题,海珠区实行有保障、有效率、有温度的服务,已累计为3.2万管控区域内的重点人群提供医疗服务9.3万人次。
众志成城 汇成战“疫”必胜的力量
11月25日,广东省委常委会会议对全省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属地责任、主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向疫而行,这何尝不是一次对党员干部成色的检验。在广东,不少党员干部家庭在封控区域,那就就地转为社区防控志愿者。
“此时此刻,正是群众最需要党员的时候,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在花都区秀全街道花港社区,广州市捐赠站职工李卓所在楼栋成为高风险区。面对突发情况,李卓迅速牵头组建楼宇党员志愿者群、业主群,全面担起楼宇日常服务。
三天跑了10万步,“00后”志愿者叶瀚良四次进入高风险区;300多名外卖小哥加入“抗疫骑士队”,为居民配送物资;在海珠康鹭片区临时医疗保障点,一支临时组建的“送药小哥”队伍,每天奔走在医疗保障点和居民之间……
点滴行动,汇聚成抗疫力量。在广州后滘南边街,有近1万名外来人员工作和生活。疫情突袭,社区人手紧缺,他们中的很多人挺身而出,带头加入支援队伍。
“疫情刚来的时候,我的帮手很少。”后滘南边街相关负责人詹照淮说,“后来不断有志愿者加入帮我们做居民工作,使核酸检测可以快速完成。”
凡人微光,小事大爱。在广州疫情核心区,一位抗疫志愿者的日记这样写道:“帮助雷先生开门锁,为小区租客的患儿联系急救,对单车棚通道进行冲水清洗,引导120救护车入小区救护病人……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
疫情防控中的每一个平凡故事,正在汇成战“疫”必胜的磅礴力量。南粤儿女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迈不过的关口,没有渡不过的难关。
编辑 桂桐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余晓泽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启幕。作为本次全运会的主要承办城市之一,深圳也将迎来多项重量级赛事。你知道以下哪些比赛项目会在深圳赛区举办吗?
蓝
绳采飞扬向未来——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跳绳邀请赛成功举行 2025年10月10日至12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跳绳邀请赛在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隆重举行。本届赛事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广东省学校跳绳协会及东荟花园小学协办。作为粤港澳三地深化体教融合、共迎2025年全运会的重要赛事,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40余支精英队伍、逾600名运动员参与。他们以绳为媒、以赛聚力,共同呈现了一场高水准、深融合、广交流的青少年体育盛会。 开幕式精彩纷呈 彰显体教协同育人成果 开幕式上,东荟花园小学以“体育+”融合展演拉开序幕,生动呈现“以体育人、体教融合”的办学特色。云萃啦啦操队以高难度技巧与饱满感染力点燃全场,彰显湾区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采;云豆豆中国舞团则演绎《奇狮妙想》,巧妙融合传统舞狮与现代舞蹈,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广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董业权先生宣布比赛开幕,并提出希望以跳绳为纽带,推动大湾区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成长、在文化交流中进步,以蓬勃朝气迎接全运盛会。 以绳为媒 搭建三地青少年交流平台 比赛期间,湾区少年们同台竞技、切磋技艺,在个人项目中挑战自我,在团体项目中协作共进。一根跳绳,串联起粤港澳青少年的梦想与友谊,展现出新时代湾区学子团结拼搏、积极进取的体育风尚。 本次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大湾区体育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也为三地青少年搭建了高水平、多元化的交流平台。未来,粤港澳三地将继续深化体育合作,拓展交流机制,共同谱写体教融合与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携手迎接全运、共创未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