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平凡|“瓷娃娃”孩子的这个笑容,她记了好多年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童小晋
2022-11-23 20:12

编者按

40余年来,一批批年轻人怀揣着创业梦想,满怀激情踏上深圳这片热土拼搏。在无数“前浪”“后浪”创业者中,不乏残疾人的影子。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联合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推出《不平凡的平凡》栏目,用小切口和小角度,去发现并挖掘残疾创业者不为人知的故事,展现他们敢闯敢试、不怕失败、逆风飞翔的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并看到一群不平凡的平凡人。

在救助成骨不全患者的八年里,有许多人和事,给孙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年里,她见过许多患病的孩子与大人,见过许多求学和就业无果的患者,见过许多悲欢离合,但也见过许多生命的奇迹。生命是如此脆弱,但同时也是如此顽强,如此美丽。

她还记得一个被木板拖着来到她面前的小男孩,因为病情较为严重,三个月里骨折了五次,父母都不敢碰他。康复师奶奶小心翼翼地将男孩抱起来,孩子就咯咯地笑。

那一刻孙月非常动容。“孩子是不会害怕的。他也不知道自己生病了,”孙月说,“他只知道自己被拥抱了。”

在深圳市崇上慈善基金会-零壹罕见骨病关爱基金的联系之下,男孩接受了两次手术,家长也开始带着孩子做康复训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岁半时,男孩已经能够走路了。

成骨不全是一种罕见遗传病,又称脆骨病,严重类型的患者不小心摔跤、磕碰,甚至踢被子、打喷嚏,都可能造成骨折。

孙月是一名成骨不全患者,同时也是零壹罕见骨病关爱基金负责人。2014年,她开始正式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在孙月和同伴们的努力下,零壹罕见骨病专项基金会共救助了200多位患者,累计链接捐助资源近四百万元。

孙月和丈夫(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出生就是“hard模式”

作为一名成骨不全患者,孙月从小经历的便是“hard模式”。

当其他孩子在户外蹦蹦跳跳时,孙月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病床上度过。一个小的擦碰,就可能让她面临骨折的危险。一个简单的举动,在他们的眼中也充满挑战。“比如说推拉门,别人通过的时候特别顺利,我可能就需要酝酿一下,才能过去。”孙月说。

幸运的是,孙月是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她出生在一个大家庭,父母乐观又开朗,有时甚至会显得“有点儿心大”。在孙月的回忆中,儿时父母会背着她上街,看灯会,看烟花,有时还会把她放在花坛里晒太阳。但是回到家又往往会后悔:“太危险了,下回不应该去。”但是到了下一次,还是会继续拖家带口地一起凑热闹。

每到孙月升学的时候,母亲总会为她四处奔走,在校长室里,孙月妈妈总是会据理力争。在母亲的眼中,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没有任何不同。“她觉得成骨不全患者没有智力问题,没有视力、听力、表达问题,凭什么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孙月说。

同学们也给予了孙月很多善意。初中时班上成立了一个小组,同学们每天轮流陪孙月放学,拿书包,推轮椅等等,这件暖心的举动持续了三年。上大学时,班上同学一起去爬山,还会将孙月背上山。“我觉得我是一直被善待的。”孙月说。

毕业后,孙月获得了临床心理学和汉语言文学双学位,开了一家辅导机构。她与同是成骨不全的先生在网上相识,并步入婚姻的殿堂。十年后,她又成立了深圳零壹罕见骨病关爱基金。

这样的人生轨迹,其实早就有迹可循。正是因为她得到爱,懂得爱,所以她会选择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我觉得我们是创造了很多奇迹的”

事实上,国家已建立相对完善的基本医保制度,成骨不全患者家庭面临的治疗费用已不再是天文数字。但是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他们对国家政策、医保购买、医院转诊、异地报销等一窍不通,再加上成骨不全患者出远门难、就医难等问题,可能会因此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如果问孙月,做公益难吗?她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难啊。”

既然难,为什么还要去做?“我觉得我们是连接成骨不全患者和相关政策以及资源渠道的‘最后一公里’。”孙月说,“所以我们不可能不去做。”

2014年初,孙月正式投入公益工作,2018年末独立创立零壹罕见骨病关爱基金,他们联系全国的骨科、脊柱、内分泌、遗传、牙科专家,在各个省及儿童医院建立成骨不全的治疗中心,带着专家们做全国义诊,把医疗资源送到离患者们最近的地方。

“对于很多人来说,出远门不是一件难事,”孙月说,“但是对于成骨不全的孩子来说,他们真的是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够来到医生面前。”

医生在为成骨不全的孩子诊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了解决成骨不全患者出远门难、就医难的问题,孙月团队做的义诊是全国性的,同时也会帮助患者联系医院的绿色通道,让患者能够尽快就医。“我们希望在每个省、每个市都有这样的一个服务中心,可以为他们提供最近的确诊和基本的治疗保障。”孙月说。

2019年年初,孙月决定来到深圳,这里有全国首个成骨不全多学科治疗中心,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在深圳市崇上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孙月与同伴成立了零壹罕见骨病专项基金。

很多孩子来求医的时候,只能被家长用木板拖着,被家长背着、抱着,通过及时的手术和适当的康复训练,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骨折的频率大大减少,有的孩子甚至可以开始走路了。“我觉得我们是创造了很多奇迹的。”回想起这八年的点点滴滴,孙月百感交集。

希望社会对他们多点尊重和包容

在帮助成骨不全患者的过程中,孙月见过四处求学无门的患者家长,在求医的漫漫长路面前望而却步的困难的家庭,看到因为担忧,将孩子藏在家里、与世隔绝的家长……见得越多,孙月越难以放弃这个群体。

为了帮助成骨不全的患者孩子上学,基金会指导家长如何和学校沟通,用相关政策说服学校;为了帮助成骨不全患者就业,基金会和菜鸟驿站签订了协议,推荐患者做语音客服,让很多患者足不出户,也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人最可怕的其实不是生病,或者待在家里,而是没有希望和目标。”孙月说。

志愿者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部分基金会成员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希望社会能够更接纳和包容我们这个群体。”孙月说。她也希望社会和患者不要过于惧怕这个病,不要因为得病而产生耻辱感,因为成骨不全实际上是可以通过治疗和锻炼减轻的。

“壹点爱”公益饺子馆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成立的,饺子馆的大部分员工都是成骨不全症病友及家属。孙月说,成立这个饺子馆的初衷是希望能让大家意识到,成骨不全的患者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工作。在试运营阶段,孙月和员工们每天都在饺子馆里忙碌,孙月会尽量搭地铁上班,此外,还会坚持每天早上步行锻炼一段时间。

她也有过想要放弃的时候,“钱的事情摆在头上,有的时候就是很难。”孙月说。有一次,孙月和同事去香港看店回来,外面在下雨,孙月在店里冷静地想了很久,想到最后,心情逐渐变得明澈通透。

“我是已经做好了十二万拿不回来的准备,但是这件事情我还是想做。”孙月说。“我觉得大家(这个群体)不好,我一个人好不了。”

现在的孙月依然很忙碌,基金会里只有四名全职的负责人,她就是其中的一位。八年来,基金会的工作平稳运行,饺子店也正在筹备当中,孙月与丈夫的感情美满,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孙月和丈夫去故宫旅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她觉得自己似乎在过着一种“返老还童”的生活。小的时候,因为疾病,她只能待在房间里,躺在床上,失去了玩耍的权利;长大后,她拥有了更多的能力和自由,和丈夫、家人去了十几个地方旅游。

“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一天能走多少路,能到多远的地方,但是我们仍然想看看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孙月说。

(原标题《不平凡的平凡|“瓷娃娃”孩子的这个笑容,她记了好多年》)

编辑 李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王雯 三审 陈建中

(作者:​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童小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