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书|由陶然遗作想起的往事

读特特约作者 曹惠民
2020-07-28 20:11
摘要

散文集《今夜,菜街歌舞沉寂》是陶然(涂乃贤)逝世后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书中作品均是陶然生前自己选定的。应该算是他的遗作了。看着这个凄清冷寂的书名,午夜梦迴,不禁潸然……

散文集《今夜,菜街歌舞沉寂》是陶然(涂乃贤)逝世后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书中作品均是陶然生前自己选定的。应该算是他的遗作了。看着这个凄清冷寂的书名,午夜梦迴,不禁潸然……

时光倒回到1964年,55年前,来自千岛之国(印尼)的他和来自江海之滨的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里成了4643班同学,从那时到他离世,相处相知超过了半个世纪!大学时代的老涂是个寡言少语不善交际的人,因为是华侨子弟,在同学中是唯一既有手表又有照相机的。他为人诚恳仗义,家境困难的同学向他借钱,他二话不说就掏口袋,请同学到外面馆子里吃饭也有多次。因为有“海外关系”,他总是谨小慎微的样子,可以说是一点也不起眼。他自己在一篇文章中就写到过,1980年代中期(那时他已成为香港名作家),有一年因公出差到北京,也回母校去了,还去看望教过我们写作课的刘老师,闲聊中,老师冒出来一句话,“当年我还看不出你会成为作家”,但言语之间更多是欣慰。在那个“史无前例”里,我们一伙不避别人异样的目光,让他和我们“混”在一起,文革后期,我们三人(还有现在在陕西师大的郭芹纳教授)还躲到中南楼(本是女生宿舍,那时前三届学长分配离校,宿舍空出很多,房门大开没人管),大看当时被称为“封资修”的中外古今名著。他后来能有那样的成就,应当和那几年日以继夜地自己啃书有关……

陶然 著 香港文学出版社 2020年

1972年我们在北京分手以后,他从一个初到香港的“待业者”、小报编辑一步步成为香港的著名作家、杂志总编,成就了一番事业,是4643班和北师大的骄傲,堪称同学中的佼佼者。17年后他和我在苏州重逢,此后就经常收到他寄来的作品,我也因此一步步走近了香港(后又延及台湾与海外)文学,做起了有关研究,还在苏大开设了相关课程。1997年我从韩国大学客座结束经港回苏 ,第一次到港,他陪我玩了不少地方。2002年以后更是一两年就有见面相聚同游之乐。2013年9月,老同学们相约北京,为老涂古稀大寿庆生。我送上了为他特地制作的生日相册,前面还手书了“贺乃贤七秩寿”的两首诗:“过海飘洋勇向前,历经劫难志尤坚。勤耕敬业四十载,文采风流数乃贤。”“京师初见忆从前,文苑知交乃梦迁。人海苍茫贤作伴,蓦然回首五十年。”他很是喜欢。回想起来,我和他的最后一次见面是2018年5月,在江苏盐城,我们一起参加世界华文文学高峰论坛,后又同游扬州。大学老同学陆中平(诗人右安居士)闻知,乃作诗二首以赞: “骑鹤下扬州,潇洒自风流。文坛蜚声远,依旧弄潮头!”“阳春白雪馨香远,陶然秋梵并蒂莲,不是兄弟胜兄弟,登高望远傲云天”。却万万没想到,扬州一别,竟成永诀!

去年今日,2019年3月9日,陶然因一场感冒引发不治遽然离世,令人痛惜。老同学则立即开始编辑一本诗文书画集《同学情》。大开本,320多页,彩印精装,三个多月就见了书。看到的朋友都说,由老同学联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编印出这样精美大气的书画诗文集,实在少有!书中收录了同学们(包括老涂)在大学读书时的黑白老照片和1972年离京以后各时期的彩照,还有老涂在香港《文汇报》连载的《昨日纪》中写同班同学(一人一篇)的18篇文章及同学们的悼文、诗词,我也写了一篇题为《55年的兄弟情》的悼文。

关于他的创作,海内外众多著名作家、评论家(如艾青、冯牧、蔡其矫、李元洛、吴义勤等和台湾旅美的王鼎钧、新加坡的周粲、法国的佛朗西斯.密西奥等名家)直到在读研究生,佳评多多。我曾在2000年编过一本《阅读陶然》(陶然作品评论集),由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后十几年间又有香港蔡益怀博士、福建袁勇麟教授相继编过他的创作评论集、研究资料集。像这样有港陆两地的三位学者为一个作家编辑出版研究论集,求诸两岸三地当代文坛,也属罕见。这从一个方面足以说明他的创作成就之高、影响之大。

陶然从1974年开始创作、1979年推出第一本作品(长篇小说《追寻》)以来,这本《今夜,菜街歌舞沉寂》该是他正式出版的第40 本书。收在书里的散文,多是他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时光过往,点滴都在字里行间。从他注在每篇文章后面的时间,可以得知这些文章都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写下的,最晚的是2018年,和他在香港报纸上连载的《昨日纪》《思想起》系列该是写于同一时间段,他真是把写作当成了他的存在方式,他写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初读《今夜,菜街歌舞沉寂》,感觉仍是他一贯的风格,笔下总是溢满了一腔真情,是心灵的独白,是生命的留痕,也是时代的证言!从本书第一、二辑,读者可以窥见他早年的经历晚年的游踪,屐痕处处,足迹里透着他的心迹和情思。从出生地印尼到北京再到香港,从香港、台湾、内地到马来西亚、韩国、日本,从北京的陶然亭、北海公园、中山公园、景山公园、颐和园、龙潭湖到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前门大街、大柵栏,从莫斯科的夏宮、冬宮 、克里姆林宮、涅瓦河畔,札幌、光州、春川再到凉爽高原金马仑、怡保、邦喀岛、海畔小镇十八町,从苏州、常熟、徐州到鼓岭、莫干山再到台北、九份,一一呈现在他笔下。有的文章还直接提到我,有的游程我确也在场,如他的作品所云“与你同行”,但往事历历如昨却又恍如梦寐,虽然此生常在情长在,可再也回不到从前……

虽然他说“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 写金庸一文的标题),但一个对文学奉献一生、对朋友至情重义的人,读者、朋友是忘不了他的。此书的出版,得到了香港艺术发展局的支持资助,感谢香港艺术发展局。也感谢盛情邀我作序的周洁茹总编辑费心费力。作为陶然的老同学,此时此际,唯有感恩,相信这也代表了陶然的心意。作品在,人就还在! 陶然没走!他还在广大读者的身边。《今夜,菜街歌舞沉寂》的出版,其实就是“陶然还在”的最好证明!相信老涂在天之灵有知,也会感到欣慰……

作者:曹惠民(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写于2020年3月9日,12日修订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

(作者:读特特约作者 曹惠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