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时节,再传佳音。
北京时间11月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审议通过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决议草案。据介绍,中国的“国际红树林中心”将设于深圳,这也是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
湿地是生命之源,被誉为地球之肾,有助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深圳地处南海之滨,受气候和水文影响,湿地资源丰富,现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3大类型。被誉为“鸟类天堂”“捕碳能手”“海岸卫士”“鱼虾乐园”的红树,正是深圳湿地的重要物种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由过去的湿地单一要素保护、局部保护延伸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赢得广泛赞誉。全市现有红树林约213.62公顷。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为何会选择深圳?这就是清晰答案。深圳有条件、有能力建设好“国际红树林中心”。
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体现了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中的大国担当。“国际红树林中心”设于深圳,标志着深圳成为国际多边环境治理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并将助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增强城市国际影响力。
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重任在肩,必将全力以赴。深圳将深刻铭记——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提出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将勠力奋进——11月8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工作,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好这张新的城市“生态名片”。深圳必将不负重托,依托国际红树林中心搭建的合作平台,促进全球红树林研究、交流、合作能力建设,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合作,才能让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决议草案》提出,鼓励“国际红树林中心”与全球其他红树林机制紧密合作、互相支持。深圳要拓宽视野、提升境界,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国际交流合作,共同谱写红树林保护新篇章。
作为深圳市树,红树代表着一种顽强拼搏、团结向上的精神,体现着深圳这座移民城市强大的凝聚力和包容性。借由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有必要进一步挖掘红树林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它之于深圳的人文价值,使其沉淀为城市更鲜明的品格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珍爱湿地,守护好珍贵的红树林,更好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定能让鹏城市民在家门口尽享“诗与远方”。
(原标题《打造好“国际红树林中心”这张新的“生态名片”》)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朱玉林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56
【图片动态】
00:34
深圳沙井叠水花园:自然之韵的静谧角落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的叠水花园,有着一方充满生机的天地。画面中,碧水之上漂浮着片片睡莲,四周绿树环绕,花草繁茂,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尽显自然之美与宁静氛围,是人们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好去处。#读特小记者#
泡酒
🇨🇳国庆假期第三天,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愿你的心情如阳光般灿烂,生活如诗般美好,心怀憧憬,逐梦前行,愿你在这金秋十月,与美好不期而遇,平安顺遂,幸福常伴,我爱深圳,有你圳好♥️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