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态同行 | 有幸见证记录城市生态之变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2022-11-08 08:40

方胜

我第一次去茅洲河,大约是2009年前后。

去茅洲河畔的那天特别热。距离河还有百米之遥,我就能够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来到河跟前,平静的河面黝黑黝黑的,我很后悔没有戴口罩,只能强忍着刺鼻的气味采访情况。往河两边看看,没有一扇窗户是打开的。

2011年春节以后,报社组织架构调整,我开始专职跑水务线,慢慢也了解到了茅洲河治理的难点、问题: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长期滞后于城市发展;排水体制混乱,源头合流、混错接严重;小散乱污企业多,工业污染监管难度大;河流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态修复难度大,等等。市区水务部门虽然也做了不少工作,但距离水质全面达标还有相当的距离。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深圳也把水污染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最大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形成河湖管理保护新局面。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2019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包括当年让我难以靠前的茅洲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由于工作原因,我前后去过可能有十几次的洋涌河水闸附近,如今已是“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的典型代表,吸引着远近居民和游客休闲游玩。

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份良心活、一份苦差事。这么多年,我有幸见证、记录着城市生态之变。

(原标题《与生态同行  有幸见证记录城市生态之变》)

见习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