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华为云举办的TechWave人工智能专题日上,来自政企、科研机构和学术界的代表围绕“人工智能进入生产系统,普惠AI使能千行百业”这一主题,探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以及在助力产业智能升级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会上,华为云宣布将聚焦计算机视觉、决策优化和语音语义三大领域持续技术创新,发布业界首创的AI训练及推理边缘小站方案——华为云ModelArts Edge智能小站。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深圳作为“科技创新之都”,其人工智能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作为专注基础技术创新的科技企业,华为近年来在云计算、AI和5G等新兴技术方面做了大力投入,并助力深圳产业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尤其在AI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发表演讲
峰会上,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宣布,2020年以来,研究团队已在图像分类、弱标注场景下的图像分类、图像检测,多模态数据处理、语音语义等领域取得多项世界第一,而为了更好地赋能产业升级,华为云EI持续深耕AI基础研究和落地应用。
华为云EI的基础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计算机视觉,让计算机像人一样去看懂世界万物、去更好地理解实际场景,最终让计算机解放人力去执行更多的任务。同时,华为计算视觉团队近两年发表的计算机视觉三大顶会CVPR、ICCV、ECCV论文数量进入世界第一梯队,为华为云EI在AI计算机视觉方向提供了国际领先的技术支持。
运用领先图像分类技术,华为云将传统商店智能化升级为无人门店,让消费者购物更便捷,让商店运行更高效;借助高效图像分割算法,华为云EI团队在新冠肺炎抗疫中携手伙伴提供了医学影像AI辅助诊断服务。
第二,决策优化,让计算机像人一样去做思考和决策。在使用最小成本的前提下,用最优的决策方案实现最大的效益产出,为企业获得更多利润。华为云EI助力深圳机场部署AI智能调度方案后,靠桥率提升10个百分点,机场每年数百万旅客不需要坐摆渡车、每个廊桥每天能多保障一个航班、机位滚动调整耗时仅需10秒。
第三,语音语义,让机器听懂、读懂人类的语言,吸收知识理解知识,通过对知识的加工和沉淀,让知识参与到计算中,帮助人类解决问题、提升效率。华为云EI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中国石油打造勘探开发认知计算平台,实现测井解释符合率达专家水平,帮助专家节省70%时间。
田奇介绍,华为云EI借助十年来大量的丰富经验将以上三个核心技术创新沉淀到一站式AI开发管理平台ModelArts,并面向AI应用场景中分布式开发及计算的需求,推出ModelArts Edge智能小站。”
据悉,ModelArts Edge智能小站拥有一体化全栈方式交付完整ModelArts平台服务的能力,具有统一硬件平台、统一软件架构和统一平台服务等特点,可以极大降低开发者使用AI 的门槛。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总裁贾永利表示,华为希望在五年内,能与150所院校共同开展基于ModelArts开发平台的相关AI课程;在未来三五年内,能有超过一百万的开发者真正用得上AI,会用AI。而截至目前,华为云EI已经在全国10多个行业超过600个项目进行了人工智能落地和实践,帮助城市、交通、医疗、钢铁、纺织、能源、金融等行业智能升级。
高端对话环节(图右至左: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总裁贾永利,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李世鹏,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局长徐炜)
在高端对话环节,嘉宾围绕AI落地如何助力产业升级进行了案例和实践分享。贾永利表示,人工智能行业落地需要解决三大问题。首先,行业要认识到AI能够进入核心生产和核心应用并发挥价值;第二,“补足”有效的数据才能够真正让AI落地;第三,行业知识和AI一定要结合才能产生效力。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总裁贾永利认为人工智能行业落地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实际上,人工智能技术在助力城市治理和发展方面已经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以深圳交通为例,深圳交警正在将人工智能和5G技术全面运用到交通执法、治堵、指挥等方面。通过和华为云合作,基于AI、大数据等技术推出的红绿灯配时方案,已部署到全市约200个路口。初步成果显示,在高峰期路口通行能力可提升约10%。计划未来几年内,将深圳2000多个路口接入系统,全面提升全市路口的通行能力。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李世鹏表示,“未来几年,服务城市的各种AI应用将会出现井喷式的爆发。我们需要打通各种数据壁垒,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用AI和大数据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此外,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除了数据、算法跟算力这三个要素,人才的培养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