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单元“搭积木”,龙华区樟坑径保障房项目打造装配式建筑新示范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2022-10-31 15:55
摘要

智慧化、数字化贯穿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的全过程。

中建海龙科技供图

近日,国内首个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简称MiC)施工,高度达百米的保障住房在深圳市龙华区顺利完成首件模块单元吊装。该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华区樟坑径地块,规划建造5栋28层、99.7米高的人才保障房,总建筑面积为17.3万平方米,预计提供2740套租赁住房,由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规划建设,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旗下中建海龙科技及中海建筑负责设计、采购及施工。

据悉,该项目采用中建海龙科技研发的装配式4.0核心建造技术,将建筑整体拆分为独立空间单元,每个空间单元的结构、装修、机电、给排水与暖通等90%以上的元素在工厂内完成,施工现场仅需要把每个单元像“搭积木”一样精细化组装,即可完成项目建设。在该项技术的支持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建设速度最快的保障房项目,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混凝土MiC模块化高层建筑和全国第一个BIM(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交付MiC项目。此前,该项目也曾因为其科技建造、快速建造、绿色低碳等特点受到社会与行业的广泛关注。

据介绍,智慧化、数字化贯穿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的全过程。

设计阶段,项目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对建筑各类性能进行分析,得出最优设计方案。

MiC模块单元生产阶段,通过BIM设计管理平台、工厂生产管理系统及智慧工地平台联动,为每一个MiC模块编码,附上身份“ID”,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扫码便可实时查看生产进度。

施工阶段,通过由中国建筑国际集团自主研发的C-Smart智慧工地平台,可对现场交通运输、施工进度、吊装工序等进行跟踪、整合、分析,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效高质量管理。

项目竣工后,建立项目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体系,为后期的项目运维服务提供重组的数据支撑。

通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技术应用,项目实现生产、运输、施工、运维无壁垒协调,达到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实现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及建造流程最优化,是推进全国新型建筑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项目建设团队表示,龙华樟坑径地块项目作为中国建筑国际集团的重点示范性工程,将持续创新、应用、推进全国建筑行业前沿技术革新,将项目打造成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示范工程、形象工程,为推动城市建设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原标题《每个单元“搭积木”,龙华区樟坑径保障房项目打造装配式建筑新示范》)

编辑 特区报-王子烨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关越(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