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河河道边拆迁房屋出现脏乱差现象,存在安全隐患!”三溪社区网格员把这个问题反馈给社区“两委”黄晓明。在看了现场后,黄晓明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三溪社区作为大鹏新区最大、也是城中村最为密集的社区,公共停车位紧缺,辖区居民常常“一位难求”。“如果能把这个区域清理出来,再安装上充电桩,就能很大程度解决‘停车难‘问题,也能改变‘脏乱差’现象。”黄晓明这个想法跟社区书记曾锡祥一拍即合他们联系了建筑工务署、城市更新局、街道挂点社区的应急办等多家单位,一个能停放五十辆车的停车场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建好了,赢得了附近居民的一致好评。
将社区变成“一张网”,凝聚市、区、街的力量下沉社区网格,同时吸纳志愿者力量参与治理,帮群众快速解决难题,是葵涌街道推行“1名社区‘两委’成员+1名网格员+N种工作力量”的“1+1+N”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思路。发挥“小网格”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有效整合多方力量,让基层承载能力增强,促使治理效能提升。
与三溪社区一路之隔的坝光社区曾是全市最大的整村搬迁社区,推行“1+1+N”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来,将社区“大党委”、“普直联”以及“党员双报到”等工作机制有机结合,成立坝光社区“硬核队伍”领导小组,并创新推出党员先锋队、防控巡查队、商业防疫宣传队、卡点值守督导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队、信访维稳工作队、特殊群体帮扶志愿服务队等9支服务队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我们‘N’的力量,居民们对我们‘守点、查线、控面’的工作方法也十分认可。”坝光社区党委书记谈到“1+1+N”网格化治理模式时信心满满。
将“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变为“上面千根线、下面一张网”。记者在葵涌街道走访时了解到,“1+1+N”网格化管理模式已逐渐渗透到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环境治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环节中。当前,葵涌党工委正在三溪社区、坝光社区开展城中村、物业小区1+1+N模式构建,并在全街道推广,之后将朝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持续深化“街社一体1+1+N”网格化治理模式,推动其余7个社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实施方案,变针为网的基层治理实践将在葵涌遍地开花。
(葵涌街道供图)
(原标题《“1+1+N”网格化管理模式下出街社一体“全盘棋” 葵涌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妙招》)
见习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