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马甲”|唐治红:把“志愿红”穿在身上这十年
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2022-10-24 17:43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深圳自1990年成立全国第一个志愿者组织,如今已活跃着超过300万“红马甲”。“志愿者之城”成为深圳闪亮的城市名片,志愿文化标注着深圳文明新刻度


今日之深圳,鲜艳的“红马甲”成为时时可感、处处可见的美丽风景线。青春深圳联合深圳特区报推出“我的‘红马甲’”专栏,让“志愿红”微光成炬,敬请垂注

“坚守”、“继续坚守”、“继续协助核酸检测点开展志愿服务”…… 打开唐治红的微信朋友圈,几乎满眼都是这样的文字,在配图中,他身上的“志愿红”十分显眼。

唐治红朋友圈。

日复一日高度相似的朋友圈,记录着他和志愿者伙伴的日常,从2013年开始,唐治红就投身社区公益服务,如今已到了第10个年头。

我做的其实是很普通平常的事

“我单位门口就是田坑河,每天都能路过,臭味特别难闻。” 1997年,唐治红来到坪山区龙田治安队工作。看着田坑河,他总是想起乡下老家清澈的河流。2017年团深圳市委开展“河未来,益起行”志愿服务活动,唐治红立刻响应,牵头成立了龙田护河义工队,成为一名“河小二”。

但此前他完全没有过治水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对唐治红来说不只是句俗语,当时他每天都要花近3个小时巡河,每天巡河至少3公里以上,在亲身实践中,他创新总结了:“一看、二问、三拍、四传”的巡河要诀,在志愿者群体中广为传播。

唐治红在清理河边的垃圾。

一次集体巡河时,志愿者们正在打捞掉入河中的单车,有路过的市民问他们在做什么,唐治红回答:这是在巡河、保护河流。

这位市民当即提出,自己能不能也加入,一直到现在,这位市民仍是龙田护河义工队的队员。

唐治红打捞掉入河中的单车。

多年来,每天护河、巡河已经成为护河志愿服务队队员的“必修课” 。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如今的田坑河早已摆脱当初黑臭的情况,水质环境大大提升。他的队伍也逐渐壮大,从一开始的2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146人。

近年来,唐治红被评为全国“民间河湖卫士”、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广东省“十佳最美河(湖)长” ,但他个人却十分谦逊:“我做的其实是很普通平常的事,只是方法可能对田坑河比较有效”。

“谢谢”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党员应尽的职责”。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唐治红第一时间组建防疫志愿服务队,在龙田街道龙田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核酸采样点检测量大、志愿服务时间长、有时候一天还要支援多个核酸检测点,但为了让更多上班族能赶得上检测,唐治红和志愿者伙伴们与医护人员一道延长了服务时间,他们早上7点多便出现在了检测现场,常常忙碌到半夜12点。

唐治红(左)在抗疫一线。

今年1月开始,深圳再次面临新冠疫情考验,唐治红带领86名社区防疫志愿者投入抗疫。其间,他亲历了深圳首例奥密克戎变异株确诊病例的社区管控处置工作。

他们当晚忙到翌日凌晨2点,休息了5个小时,清晨7点又起来工作。唐治红已经三年多没有回过老家了,孩子今年高三升学,他也没能陪在身边,只能通过视频匆匆聊几句给他鼓劲,“对于我的工作,家人总是一如既往地支持 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虽然十分遗憾,但唐治红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党员,疫情面前尽职尽责地工作,就是作为父亲对孩子最大的鼓舞。

“现在我和附近街坊,已经从原来的‘陌生人’变成最熟悉的‘老朋友’”。唐治红笑着说,能够听到街坊们的一声“谢谢”,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比什么都值得”。

龙田社区志愿者开展“戴口罩志愿行动”。

现在他仍坚持每天都去核酸点提供协助服务,居民早已熟悉他的身影,眼神相接时,笑意从眼角流出:“你又来啦!”

志愿者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说起工作室,人们常常想起艺术家、设计师,而就在龙田社区牛湖居民小组党群服务站内,有一间“唐治红志愿服务工作室”。

这是坪山区首个以志愿者个人名义命名的工作室。

2022年3月,唐治红工作室进行志愿者会议。

全国最美河湖卫士、广东省学雷锋树典型最美志愿者、深圳市百优义工……唐治红身上的一系列荣誉,让这个作为工作阵地的工作室成为团结周边志愿服务力量的中心。

今年6月,团深圳市委推出的“深圳市志愿者礼遇计划”,为志愿者提供了80个大湾区微游轮三小时免费游名额,唐治红受邀参加,在游轮上饱览大湾区风光。

龙田社区位于坪山区龙田街道北部,与惠州市惠阳区交界,社区内人口流动较大,给基层治理增加了不少难度,团深圳市委提出,推动形成党委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组织“新三驾马车”,共同驱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唐治红作为志愿服务“能人”,通过工作室更好地发挥个人影响力和号召力,彰显深圳在基层治理领域的创新实践。

唐治红为志愿者开展护河义工培训。

2022年1月,工作室成立不到3个月的时间,新加入志愿者103人。如今,“唐治红工作室”已推进16支队伍社区层面全覆盖,共开展了800余场志愿服务,参与人次15000余人次,累计时长达5万多小时。曾与唐治红一起参与“治水”的黄龙书,今年已70岁高龄。

黄龙书参与巡河护河。

他2013年就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与妻子罗丽娟累计提供志愿服务15000多小时,多次荣获市区两级“最美义工”、“广东十大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而这只是龙田社区志愿者的一个缩影。

7月28日,省文明办、省妇联联合举办“赓续岭南家风 厚植家国情怀”——2022年广东十大最美家庭揭晓暨省五好家庭颁奖活动,黄龙书一家成为深圳唯一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家庭”的家庭。

在坪山区龙田街道,除了以个人命名的工作室,街道社区“16+N”志愿服务队伍矩阵、志愿服务“积分银行”小程序等创新举措,让志愿服务工作走在前列,在唐治红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

龙田街道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系统。

志愿服务是一个有温度的词语,对个人,饱含着对善的尊重、对美的向往,对城市,充盈着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

深圳持续探索融入社会治理、服务百姓民生、顺应时代需求的志愿服务发展路径,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朝着更专业、更精细、更规范的方向不断迈进,把志愿青春力量延伸到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推动社会精神文明不断进步。

在深圳,志愿服务团队超过1.5万个,注册志愿者280万名,2022年开展志愿服务项目70万个、服务时长1269万小时……一个个数字,折射出深圳30多年来首创“志愿者之城”的生动注脚。

一名名志愿者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走到哪里就温暖到哪里,汇聚的是精神力量,点亮的是文明之光,星星之火将越燃越旺。

(原标题《我的“红马甲”|唐治红:把“志愿红”穿在身上这十年》)

编辑 特区报-李斌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许家宜(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