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周 | “烧烤”模式下的深圳也在赶考
深政观察
2020-07-26 23:38
收录于专题:深政观察

2020年7月20日至26日。过去一周,大暑降临,深圳天气调至“烧烤”档。25日上午,小编热得烦躁,想在网上“冲冲浪”,却看到《深圳将全市高温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这条“火热新闻”。

一边在“烤”,一边在“考”。一周里,和经受高温考验的市民一样,深圳的学子们在赶考,这座城市也赶考不停步。

“双考”考出管理保障和基础教育水平

这一周,相比去年延期近1个月的中考来了。7月20日和21日,既无悬念也无意外,深圳市2020年中考举行。说无悬念,是因为日期在4月22日深圳市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已经公开。说无意外,是因为这次考试一如既往顺利举行。

考试顺利举行,殊为不易。今年中考,因防控新冠疫情而令人多少感到压力。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峻的疫情,迄今仍未完全结束,但拉响广东战“疫”第一声警报的深圳,靠着科技战“疫”、全民战“疫”,取得了自5月1日起新增确诊病例一直为0的阶段性成果,到7月20日中考当天本地感染病例“0报告”已持续155天。

持续向好的疫情防控形势,为初三学子轻松上阵创造了条件。大家看到了,深圳的初三学生们在中考备考室内并未佩戴口罩,一些考生刚走出考场时也没有佩戴口罩。这份源于城市管理保障的轻松与清凉,是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考生享受不到的。

看看本周23日广东高考放榜,深圳考生成绩亮眼。今年广东高考理科前50名、文科前20名考生成绩被屏蔽,其中有11名深圳考生,深圳“屏蔽生”人数占全省比例高于去年的15%。虽然从不炒作“一本上线率”,但这项数据经常排到全省第一,深圳基础教育水平不是吹的。

就说中考之后的高中录取。有人说深圳的高中学位需要扩容,深圳市政府积极回应。以今年高中招生计划为例,深圳职业高中计划招生3.38万人,普通高中计划招生5.62万人,普高录取率预计可达63%;公办普高招生计划增加6047人,比去年扩招17%。深圳市政府2019年末出台了《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年)》,推动到2025年新增公办普高学位9.7万个以上,届时公办普高录取率有望达到56%。

“文化考试”作答:铺开新宏图

过去一周,深圳拿出一张文化建设的新蓝图。7月22日,深圳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开了会,这次会议主题集中,说的都是文化。会上,《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实施方案》经审议原则通过。

关于文化发展的实施方案,深圳人听来耳熟。2016年1月,深圳出台了《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从那时起,城市文化建设、市民文化生活不断呈现新气象。深圳按照这个《实施方案》扎扎实实“施工”,无论是硬件方面的文化设施建设,还是软件方面的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和成效有目共睹。

在全国首发“城市文化菜单”,新增“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等18个重大文化品牌活动,筹备央视春晚分会场演出,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综艺晚会、庆祝新中国70华诞群众文艺晚会及焰火晚会等等,一系列创新之举为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平添无限精彩。

2019年春晚深圳分会场。谭彪  摄

小政了解到,7月22日通过的《实施方案》,按照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三步走”发展目标的时间节点,制定了到202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三阶段”发展目标——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创新力、引领力、影响力卓著,富有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会。

看得出来,和本周参加中考的学子一样,深圳在认真作答“文化考试”。特区建立不久,“一夜城”横空出世,经济高速腾飞,但架不住有人称这座城市为“文化沙漠”。这个未免苛责的称谓,一半源于对文化的误解,一半源于当年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于经济建设的现实。

如何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实现市民文化权利,这是摆在深圳面前的一张“文化考试”卷。从2003年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到之后提出“文化强市”目标,从2016年1月印发《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到过去一周通过文化发展实施方案“升级版”,深圳深谋力行,按图施工。

今天,无论是来客还是市民,没人再说深圳是“文化沙漠”了,“文化绿洲”悄然成型。鉴往知来,“升级版”文化发展实施方案的落地,将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给市民带来更多文化享受。

在小政眼里,迫在眉睫的一场“文化考试”,是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今年各地将迎来三年一度的全国文明城市终评,连续五次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一向高度注重城市文明的深圳既有实力也有压力。

在7月22日深圳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的媒体报道中,“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仅出现一次,小政觉得,用“字越少事越大”来解释其重要性比较恰当。要知道,上周召开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深圳市文明委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心心念念的可都是这件事。各单位和全体市民继续努力!

答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经济民生卷

刚刚过去的一周,深圳认真作答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的经济民生卷。

适逢省统计局在本周发布了广东上半年经济数据。记者观察发现,部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指标已实现恢复增长,甚至逆势翻红。深圳上半年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深圳过去一周的表现让人充满信心。

7月20日,《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在全国率先探索为城市更新立法。

《征求意见稿》提出了破解城市更新难题的新思路,比如“开发商不得进驻旧住宅区征集旧改意愿”。一些地方曾出现多个开发商同时进驻住宅小区以“利诱”方式征集业主更新意愿,甚至有开发商与小区业委会产生利益勾联,使得业主无所适从,出现了同一个业主给不同开发商签署多份意愿委托书,甚至开发商之间互相在项目中“埋钉子”的情况,进一步加大了城市更新项目推进难度。

深圳立法“对症下药”,展示了大力推进城市更新的决心。对于城中村、旧村、旧工业区体量巨大的深圳来说,城市更新对拉动经济、改善市民居住和生活环境的作用不言而喻。

7月21日,深圳市政府组织召开的新基建专场新闻发布会透露,市区两级联动谋划梳理出了首批新基建项目总计95个,总投资达4119亿元;深圳到8月底将累计建成5G基站4.5万个,当月将实现5G网络全市覆盖,宽带普及和光纤入户建设处于国际先行梯队,固定宽带人口普及率51.5%,光纤接入用户占比达94.2%,且多功能智能杆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也保持领先。

和以“铁公基”和“水电气”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不同,包括信息、融合、创新等三类基础设施的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新基建和传统基建殊途同归,都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随着新基建发力,深圳经济发展的体量和质量可期。

过去一周,《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出金融“28条”政策举措。中小微企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都能从中受益。为企业送“及时雨”,就是为经济增活力、为社会强信心,让保民生更有底气。

在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回望过去一周,小政感慨深圳在赶考路上从不迷惘。在面临杂音干扰的情况下,率先实施改革开放,率先摆脱速度焦虑,率先走出路径依赖,深圳的步子迈得正而有力。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前所未有,但深圳体量虽大却灵活应变,新招频出,在落实“六稳”“六保”的基础上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的信心很足。

编辑 周宏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