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软联通”助推大湾区振翅高飞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广东单元吸引许多观众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李萍 何凡 文/图
2022-10-06 00:23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三年多来,广东全力推进大湾区和横琴、前海、南沙等合作平台建设,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引领带动广东更高水平参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走进“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广东单元,“模型实体+LED屏体”的粤港澳大湾区沙盘首先映入眼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就斐然”板块的一帧帧图片,一幅粤港澳同胞共担民族复兴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伟大荣光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三年多来,广东全力推进大湾区和横琴、前海、南沙等合作平台建设,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引领带动广东更高水平参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加快前海开发开放,打造“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就斐然”板块,2012年和2022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对比图格外引人注目,它鲜明地展现了十年来前海从“蕉林绿野、荒岛滩涂”到“大道纵横、高楼林立”的历史性转变,见证了新时代的沧海桑田。

在前海合作区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的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挂念着这片年轻的“改革试验田”“特区中的特区”。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离京考察,第一站就来到这里。前海石旁,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他深情寄语前海:“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一年一个样,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谈起前海十年巨变,来自深圳的全国首批五好讲解员袁旭自豪地向参观者做着介绍。从图上可以看出,2012年的前海还是一片滩涂。如今,腾讯数码大厦、前海嘉里商务中心、前海华润金融中心、恒昌科技大厦、前海弘毅大厦等楼宇错落有致,数百座高楼拔地而起,打造出集“山、海、林、城、岛、港、湾”于一体的世界一流湾区城市风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国际一流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都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等为其最重要特征,粤港澳大湾区也正显现着这些特征。”正在参观广东单元的中粮集团何先生对深圳特区报记者说,可以看到,前海十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如图片所说,聚焦与香港现代服务业合作,深圳加快推进前海开发开放,打造了“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

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后,前海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紧抓“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发展态势生动显现。正如国家发改委地区司长肖渭明近日在发布会上回答深圳特区报记者提问时所言,一年来,前海紧紧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不断密切对港合作交流,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稳步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推动合作区开发开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数据显示,2021年,前海地区生产总值1755.67亿元,同比增长10.5%;实际使用外资5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4.9%;进出口总额1.74万亿元,增长20.3%。2022年1至6月,前海实际使用外资35.33亿美元、增长17.4%。

加速“硬软联通”规则衔接,构建开放新格局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就斐然”板块,一片繁忙景象的深圳盐田港区图片显示,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0万标箱,区域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各湾区之首,吸引了不少参观者观看。

作为承担着广东省超1/3外贸进出口,我国对美贸易1/4货量的世界级大港,盐田港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发展名副其实的“压舱石”。2021年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16万标箱,增长6.1%,创历史新高。

《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大湾区加速“硬软联通”规则衔接,构建开放新格局。在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就斐然”板块重点展现了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打造、“一小时生活圈”基本成形,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加速打造,大湾区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超过2.2亿人次等。在规则机制的“软联通”方面,粤港澳加快多领域标准互认、政策互通,深化规则对接、机制衔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透过图片、视频和沙盘等展品,正式开通的莲塘/香园围口岸等重大互联互通工程清晰可见,深江铁路、深中通道建设如火如荼……一系列基础设施“硬联通”提速,如有力的羽翼,助推大湾区振翅高飞。

“这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工作人员在为患者导诊。”指着展出的图片,讲解员向记者介绍说,为推动大湾区医疗深度融合,“香港医院管理局在粤患者复诊治疗服务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支援计划”的实施,进一步便利香港居民就医。

乘着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春风,深圳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更多先行先试,加速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战略支点。

协同创新,推动湾区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沙盘生动展示了大湾区在轨道交通、航空航运和国际科创中心等方面的亮点成就。”讲解员介绍说。

以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重点,推动创新载体沿广深港、广珠澳“两廊”和深圳河套、珠海横琴“两点”布局。中国散裂中子源等重大项目投入运行,粤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影响力日益提升,不断推动湾区高质量发展。

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尤为引人注目。一条深圳河穿流而过,北侧是深圳,南侧是香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就坐落在深港两地的接壤处。目前,合作区深圳园区推进科研项目逾百个,香港科技大学创新创业项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量子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项目及平台相继建成运营,已产生知识产权203项,多项“卡脖子”技术在这里突破、攻克,初步实现商业化生产。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深港协同创新、迸发科创活力,这片不到4平方公里的土地如今已成为大湾区“双中心”——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在经济腾飞、科技创新等方面。”来自央企的方芳对深圳特区报记者说,希望深港两地携手打造全球科创高地。

(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就斐然——聚焦“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广东单元》)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李怡天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李萍 何凡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