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企业家座谈会释放重要信号提振未来发展信心 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

读特记者 宋华
2020-07-25 16:05
摘要

徐洪才表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特别是6月份主要数据向好,这也说明,中国疫情控制得力,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对外资仍有很强的吸引力。

7月22日,“世界看前海”摄影名家走进前海采风活动在深圳举行。图为建设中的前海。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两条战线上都取得了居于世界前列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广大企业家干事创业鼓劲加油,增添了强大信心和力量。“一方面表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未来有发展潜力,政策稳定,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同时鼓励企业家们抓住发展机会,机会就在中国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

坚定市场主体信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世界上一些人发表各种言论,挑拨中国与西方国家产业、技术、金融脱钩。在这场“拔河”中,很多植根中国的外企仍然愿意与中国合作。中国今年启动了外商投资法及相关行政法规的完善,也是向全世界释放信号,中国愿意与外企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张燕生认为,中国各类市场主体现在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如何适应疫情与逆全球化冲击之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共性问题。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各类市场主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对切实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也提出了科学明确的要求。保市场主体,其实就是改善市场主体发展的各种环境,包括营商环境、创新环境等。“在当前形势下,这是一篇大文章。”

创新发展是第一要义

我国从疫情中恢复较快,二季度经济由负转正,逆势增长3.2%。徐洪才表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特别是6月份主要数据向好,这也说明,中国疫情控制得力,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对外资仍有很强的吸引力。中国经济企稳有很强的韧性,对世界经济也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徐洪才说,受疫情影响,近年来潜滋暗长的逆全球化浪潮明显升温,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全球产业链循环畅通,对全球经济都很重要。中国要以内循环为主,两个循环并重。中国14亿消费者的高质量需求,是做好经济内循环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加大国际合作,外循环至关重要。中国不仅仅是巨大的进口市场,也是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所以我们将保持既定方针,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中国打造“双循环”,既有助于中国经济复苏,也有助于世界经济走出低谷。

徐洪才认为,座谈会也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中国财政政策对于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等也给予有力支持,企业要抓住机会跟着政策方向顺势而为,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加大投入,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更大发展。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陈伊翘


(作者:读特记者 宋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