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菠萝的海”,90后新农人细数丰收的“科技账”
新华每日电讯
2022-09-25 17:17

地处我国大陆南端的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是有名的菠萝产地,全国每三个菠萝中就有一个产自徐闻,网友称之为“菠萝的海”。

资料显示,在徐闻,有超过17万果农靠菠萝为生,菠萝常年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年均产鲜果70万吨以上。

规模大并不意味质量高。在3、4年前,受困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分选分级标准、人才不足等问题,徐闻菠萝容易出现滞销甚至烂在地里。

好菠萝如何卖出好价格?当地人想尽了办法。魏仕旗等一批土生土长的“90后”农二代,更是主动改坐商为行商,离开田间地头到全国各地学习取经。最近一年,他们还拿起了数字化“新农具”,探索出一套先辈们闻所未闻的致富经。

转型卖货郎,“90后”新农人“不务正业”

1993年出生的魏仕旗,老家在徐闻县愚公楼村。2015年大学毕业后在广州从事生鲜水果电商生意,希望把家乡的水果销售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

“当时父辈们喜欢坐在家里搞经营,虽然已经做了30多年的菠萝生意,但模式和开始时几乎没有创新。”魏仕旗回忆,2017年,为了进一步发展,家里牵头成立了香甜菠萝种植合作社,推出菠萝种植、农资、农药、收购、包装、发货一条龙服务。

好景不长,合作社成立一年后虽然迎来了菠萝丰收,但销售渠道不畅让家里的菠萝出现严重滞销,不少菠萝更是直接烂在了地里。

“那时候家里每个人都在想尽办法多卖一点,就怕一年的心血白白流走。”为了帮助家里,魏仕旗2018年回到老家,也把生鲜电商和直播这种在当时来看颇为前卫的销售模式带了回来。效果立竿见影,为地里待收的菠萝快速找到了下家。

主播在徐闻数字化产地仓内推荐徐闻菠萝。受访者供图

时至今日,电商和直播仍然是帮助徐闻菠萝走出县城的好帮手。从2018年至今,魏仕旗光菠萝就销售了330万斤。

多削一层皮,滞销货转身网红款

返乡几年来,魏仕旗仍时常感慨创业不易。“‘产、供、销’三方面都要学,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模式,不然就会错过几千万的大生意。”他说。

刚回徐闻开拓菠萝电商销售渠道时,魏仕旗就发现,本地很多果农会在菠萝采收中,将规格比较小的原果直接丢弃,每亩地可能要扔掉上千斤小果。

这种习惯来自过去几十年徐闻菠萝固化的销售模式。采购商来徐闻进货时,都会要求果农按照菠萝的个头大小进行果品分级,因为他们认为大果成熟度好,个头大不光美观,口感也会更好。但实际上,有经验的徐闻人都知道,这些菠萝无论大小口感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市场没有消费小果的喜好,才会产生这些浪费。

徐闻90后新农人、被称为“菠萝小王子”魏仕旗在菠萝基地。受访者供图

后来一次偶然机会,魏仕旗在走访广州市场时意外发现,泰国小菠萝在超市卖得不错,于是他就开始三天两头往超市跑,去了解、对比、研究自家小菠萝的前景,“大家一直认为徐闻的小菠萝品质绝对不会比泰国的逊色,但需要更多贴合市场的创新变革。”

于是,魏仕旗在2021年开始了又一次创业,创办三木食品有限公司,发展菠萝加工产业。第一站就是推出新品鲜切小菠萝。对小菠萝进行分级、清洗、整理、去皮切分、包装等工序——“多削一层皮”,将初级农产品变成了深加工产品。渠道则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大润发等商超。

令人惊喜的是,首次上市的鲜切小菠萝一经推出就大受好评。小菠萝变成市场上的香饽饽,其玄机不难理解,就是为小菠萝对接到了最适合的市场需求,这背后得益于市场洞察反馈到产地端,帮产地优质农产品找到合适的渠道、人群。而这便是从2021年开始广东农垦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中的一环——数字化销售,通过精准洞察对接产地新品。

“小菠萝原来直接就不要了,而如今收购价最高能达到每斤1.8元,一亩地可以增收一两千块。可以说,‘废果’变成了金鸡蛋。”魏仕旗开心地说。

在这位新农人看来,徐闻菠萝的产业链才刚刚打通。他希望每一块种植基地里的菠萝,都不存在任何浪费。而下一步,就是带动徐闻菠萝向二产加工升级迈进,“鲜切小菠萝之后还可以有更多的产品形态,比如菠萝切片、菠萝冰棍、菠萝预制菜等,源源不断的新品将是我们持续发展的方向,我们希望一年四季都能够供应菠萝制品。”

数字化从餐桌到土地,“新农具”成致富密码

小菠萝销售的成功,还让魏仕旗意识到数字化“新农具”的价值。

从2021年起,湛江农垦集团与阿里巴巴数字乡村开展合作,通过平台市场洞察、品牌营销、产地仓等数字化手段,从菠萝产地源头建立标准、分级分选,控制产品质量和快递成本,打通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助力徐闻菠萝产业高质量发展。

合作项目落地不久,魏仕旗就尝到了甜头,“早几年对于数字化的理解就是通过电商、直播卖货,但怎么卖好、怎么多卖却没有深入了解,从头学起对我们创业者来说成本巨大。在生鲜数字化方面,盒马、天猫、大润发等平台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能够与他们直接合作,利用他们的数字化工具卖货,可以说是我们农民享受科技红利的最快途径。”

徐闻产地仓内工作人员正在运输菠萝。受访者供图

魏仕旗说,自家的鲜切小菠萝进入盒马、大润发等门店后,销量同比增长近5倍,现在每天加工近5万斤仍然是供不应求。

从锄头到手机再到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在变,“农具”也在变。

“我们计划认真研究这些平台提供的菠萝市场洞察服务,希望能从用户喜好中研发出新的爆款。”魏仕旗信心满满地说,“广东农垦、阿里巴巴提供了供应链和销售服务,我们只需专注生产即可,创业难度比以前低多了,现在返乡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

“在销售端,除了配合当地企业开发出鲜切小菠萝的爆款外,我们还为当地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红土金菠’,并提供产业结构、品牌、商家、消费人群指引;在产地端,通过制定品牌标准加速品牌建设,带动徐闻菠萝产业发展。”据阿里巴巴数字乡村事业部华南区域经理舒心介绍,“红土金菠”由超过500户种植规模的大农场种植,并由广东农垦集团销售公司统采统销,中后期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10%以上,有效提高了农户收入。

在徐闻产地仓,一颗颗菠萝正在通过数字化分选线,按大小、外表、糖度、上水、黑心等标准进行分选分级与自动化打包,并通过相应的冷链储运发向全国。远在千里之外的用户,则可随时下单心仪的徐闻菠萝,并且用手机一键送到家中餐桌。

徐闻产地仓内的数字化分选线正在分选菠萝。受访者供图

华南农业大学数字乡村研究院副院长易法敏认为,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科技公司从农业产业链发展短板处切入,通过提供数字技术综合服务,深入产业链全链条,开展各种场景化的数字化创新探索,推动数字化从消费端的“餐桌”来到产地端的“土地”,正是一次为农业全产业链创造价值增值的有力实践。

(原标题《坐拥“菠萝的海”,90后新农人细数丰收的“科技账”》)


编辑 特区报-王子烨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李怡天(客户端),特区报-连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