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深圳要制订“国际版”医院评审标准?相关人士解读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罗莉琼 通讯员 深卫信
2022-09-24 08:16

9月22日,深圳市政府在前海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以下简称:“国际标准(2021版)”)。这一创新成果,首次实现了中国医院评审标准国际化。

深圳市政府正式发布《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

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证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卫生健康领域赋予深圳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也是深圳聚焦规则衔接,推动大湾区医疗服务行业监管、质量安全、评审评价等高水平衔接的重要举措。仅用了一年时间,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就高质量编制完成了《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并于2022年2月获得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SQua EEA)的权威认证,成为全国首个经国际认证的医院评审标准。这个标准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医院推广应用。

为什么要制订“国际版”医院评审标准?“国际标准(2021版)”有怎样的特点?实施后,对患者、医院,对区域医疗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记者进一步采访了相关人员。

深圳制订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

医院评审认证是国际通行的促进行业发展和互信的重要手段,对推动医疗服务同质化、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国内外医院评审评价制度是有差异的。国内的医院评价体系,是自1994年开始实行医院医疗机构的评审制度——等级医院评审。在省级评审中,“三甲医院”就是最高级别的医院,也是老百姓心中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医院评审评价体系,在引导医院端正办医方向、提高科技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三甲评审制度是一个非常严谨和标准极高的医院评审制度,但由于没有通过ISQua的认证,国际间普遍缺乏认识。

什么是ISQua认证?ISQua,即国际医疗质量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ISQua),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专门认证医疗评审机构的组织,被称为医疗评审机构的“考官”。全球共有60多家第三方医疗评审组织机构获得了ISQua EEA(国际医疗质量外部评审会)的认证,包括美国JCI、德国KTQ、澳大利亚ACHS、挪威DNV等,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医院评审认证对医疗质量及安全标准至为重要,也是国际医疗保险认可支付的依据。随着中国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在国内的境外人士以及一些购买了国际商业保险的中国内地居民,需要使用国际商业医保就医。这就需要相关医院有国际认证的资质。但内地绝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取得这些认证,为了得到国际商业保险机构的认可,往往需要逐家与国际保险公司谈判、签约。

与此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推动港澳和内地跨境医疗规则衔接、要素流流动、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这也需要共同认可的国际评审认证标准,促进大湾区医疗体系标准化、同质化,共同打造“健康湾区”。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证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影响力,也是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依托任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表示,当前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康中国”战略、“质量强国”战略加速推进,充分总结既往工作经验,结合改革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国医院评审制度架构与标准体系,对于引导医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40条》中均提出了深圳“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的改革任务。2020年国家决定在深圳市开展与国际接轨的医院第三方评审评价体系建设与实践试点工作。

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12月,深圳市卫健委决定成立非营利性的第三方评审评价研究中心——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中心吸纳了国内外资深认证专家,组建评审专家库,对标国际通行规则,融合国内评审实践,编制《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2022年2月,该标准以高分通过了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SQua EEA)国际标准认证,成为全国首个经国际认证的医院评审标准,率先实现了医院评审标准国际化。

深圳版国际认证标准是“三甲”标准的升级

“中国‘三甲’评审标准没有通过ISQua的认证,难道就比JCI、ACHS差吗?我们国家1994年实行中国医疗评审制度,到2021年,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这些主要健康指标已经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取得以上成绩,中国医院评审制度功不可没,中国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应该获得ISQua的国际认可。”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徐小平说。

徐小平介绍,《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融贯中西,是“三甲”标准的升级以及与国际标准的融合。该中心在国家《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国家《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的基础上,按照“标准只升不降”的原则,参考国际相关文献,对照ISQua的要求和原则,编制而成。

“从医院功能与任务、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到医院管理与运营,标准分为3章共186款评价条目,每款评价结果分为5个等级(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和不适),每四年评审一次,强调持续改进。”徐小平介绍说,“标准融入国际理念,让医院质量安全更精益化、风险管理全域化、职业安全体系化、人文关怀细致化、医患关系坦诚化。”

国际标准(2021版)不仅关注医疗风险管理,还关注非医疗风险的管理,比如说运营、策略、财务等等,更加强化事前主动预防管理,这是风险管理的全域化。

又比如,在员工的职业安全方面,“三甲”标准主要关注放射安全、生物安全、化学品安全管理,而《国际标准(2021版)》在此基础上,增加激光安全、体力处理操作、工作场所暴力、员工健康干预等其他安全条款,要求全面建立健全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

国外主流的医疗评审标准很重视人文关怀和公开披露。“国际标准(2021版)”也加入了澳大利亚ACHS等国际标准关于“公开披露”的要求。在国际医疗认证标准里,医院发生不良事件后,主动向患方或公众告知、披露,是必须的。过去十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根据ACHS的要求,在这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好,走在国内前列,也受到市民的欢迎,增强了医患互信。

外籍患者在深圳医院就诊。

国际医疗质量协会主席Jeffrey Braithwaite对深圳制订的《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国际评审小组赞扬了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制订标准的广度。评审小组注意到,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有清晰详细的流程来规划、制订和评估标准。标准的内容包括医院的能力和效率、风险管理、保护患者、员工及访客安全,并坚持以人为本。这些内容是非常新颖的。“我们很高兴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加入我们ISQua,国际医院质量认证标准于2022年2月获得ISQua外部评审会为期四年的认证。因此,我们要祝贺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成功取得这些里程碑的成就。”

就诊便利化医疗同质化标准国际化

“《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发布标志着我国医院评审认证工作国际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也必将对推动国际医院评审认证事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表示。

“这是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医院评审评价与国际接轨,促进医疗卫生要素跨境流动,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汪洪滨评价说。

“国际标准(2021版)”实施后,对患者、医院,对区域医疗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徐小平介绍说:

一是就诊便利化,促进商保衔接。深圳发布首个经国际认证的医院评审标准后,将有利于我国的高水平医疗机构使用“国产标准”融入国际,尤其是直接获得国际商业保险机构的认可,使购买了国际保险的人士可以在国内直接“刷商业医保”,在通过“国际标准(2021版)”认证的医院看病。

二是医疗同质化,促进区域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港澳和内地医疗跨境衔接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需求,“国际标准(2021版)”可在包括港澳医院在内的大湾区医疗机构推广应用,推进大湾区医疗同质化和跨境医疗服务规则衔接,实现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真正实现大湾区医疗的同质化。

三是标准国际化。本次中国标准能成为国际认证评审体系的重要一员,提升了我们中国医疗的软实力。

该标准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试点推行

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李咏梅表示,国际标准(2021版)评审认证已经启动,已开始首批评审员培训认证工作。

徐小平透露,国际标准(2021版)将有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市医院率先试点推行。

对此,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香港医务卫生局、香港医管局、澳门卫生局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将积极支持。

“希望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窗口优势和智慧优势,支持在更多医院推广国际化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汪洪滨同时寄望深圳,继续用足用好先行示范区的改革优势,以机制对接和规则衔接为切入点,在跨境医疗服务衔接机制、医生医疗卫生软联通水平等方面继续探索先行示范,为促进全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全国前列贡献深圳力量、展现深圳担当。

“健康是人民生活最重要的幸福指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我们必须要确保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能够便捷的流动和融合,推动医疗卫生领域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通’,努力做到医疗卫生政策的协同、医疗人才评定培训一致、检测检查的结果互通互认等。”香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香港医务卫生局支持香港医院管理局和各私家医院积极参与新建立的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加快融入健康湾区,更要以香港作为窗口向国际示范这个新的标准。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国际医疗中心病房。

香港医管局主席范鸿龄也表示,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分子,医管局一定会配合香港医务卫生局,全力支持并加入新标准认证。

澳门卫生局局长罗奕龙指出:“中国医院评审标准实现国际认证,将进一步促进大湾区内医疗体系标准的一体化,相信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加强目前大湾区医疗体系的信息互通、资质互认、资源共享,进一步加深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

据悉,深圳已有四家公立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计划“尝头啖汤”,在近期率先参加评审。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吴红艳表示,在国家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深圳将加强与粤港澳地区卫生健康部门交流合作,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向纵深发展,为深化粤港澳合作、塑造“健康湾区”贡献深圳力量。

港籍患者在深圳就诊。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也寄望深圳,继续加大改革探索力度,一方面积极探索应用标准开展认证工作,在提升大湾区医疗质量同质化的同时,为国内医疗机构参与国际医疗事务以及国际患者在国内接受优质医疗服务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不断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影响性,以大湾区为切入口将标准有序推进国际,为推动我国医院评审和医疗质量认证体系与国际接轨做出更多贡献。

(原标题《深圳率先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体系 全国首个“国际版”医院评审标准将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罗莉琼 通讯员 深卫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