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历史文化大讲堂丨佛山传统建筑第四集:佛山的大户人家是怎么生活的?

佛山日报 束维
2022-09-16 19:00
摘要

一起来了解顺德碧江的大户人家苏氏在金楼建筑群里的日常生活。

明清时期,佛山的大户人家是怎么生活的?岭南文化学者、华南农业大学建筑学系教授周彝馨以碧江金楼为例,带领大家了解顺德碧江的大户人家苏氏,在金楼建筑群里的日常生活。

碧江金楼是佛山地区现存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府第建筑之一。据周彝馨介绍,碧江金楼建筑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是不断扩建的结果。苏氏是碧江的望族,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苏丕文建职方第,职方是他的官名。金楼其实是职方第的藏书楼,晚清时期所建。因楼上楼下全为漆金木雕,故称“金楼”。相传当年慈禧的干女儿、戴鸿慈的女儿戴佩琼下嫁苏丕文的长子苏伯雨,苏丕文将藏书楼改造得金碧辉煌以迎娶,寓意金屋藏娇。

金楼建筑群里包含了多种空间,一个大家族的待客礼仪、祭祀先祖、读书教育、生活爱好、休闲游玩等都得到满足,充分显示出碧江巨族苏氏的地位、财富和素养。

金楼建筑群的核心其实是职方第,职方第以一条纵深的中轴线,串联起三进建筑。中轴线上第一进门堂是整个建筑群的正门,平常家属和仆人们生活所需,是由周边的几个侧门进出的。

门堂进去后有屏门、仪门和拜亭。为了彰显建筑的庄重,有重重的门障阻隔。仪门是一个礼仪性的空间,兼有教化族人的功能,职方第的仪门正面和背面都有晚清书画家题写的苏氏家训。经过仪门和香亭到达中堂,中堂相当于现代的客厅,是中轴线上最重要的空间,布置得文雅通透。第三进后楼是一个四层高的碉楼。碉楼有两个作用,一来可以瞭望守卫,二来可以储藏贵重物品和粮食等。

金楼为藏书楼,原名赋鹤楼。苏氏家族重视读书空间,要有恬静优雅的环境。金楼中木雕裙板雕刻了清代大学士刘墉、宋湘、王文治、张岳崧等4位书法家的书法,显示出苏氏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

金楼建筑群还有很多配套的空间,包括了泥楼、南山祠、亦渔遗塾、医馆等。建于明代的泥楼还保留蚝壳墙,是苏氏家人的生活空间,后部也有一个高三层的碉楼。

苏氏一族在生活的建筑群落中建有自己的家祠“南山祠”,也有教育族人的私塾“亦渔遗塾”。在这一方天地中,苏氏一族的日常的祭祀、族中子弟的求学等都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

建筑群后部还有私家园林,当前的园林已经是重建之作。苏氏一族讲究文人写意的园林生活。园林中水池石山、曲桥回廊、亭台楼阁、树木花果皆有,是一家人闲余生活的寄托和情趣。

佛山属于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很多地名和水有关,例如碧江。那佛山传统建筑呢,与水有关系吗?想知道的话,欢迎收看下一期《佛山传统建筑》。

(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编辑部/文、图、视频)

(原标题《佛山历史文化大讲堂丨佛山传统建筑第四集:佛山的大户人家是怎么生活的?》)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范锦桦 许家宜

(作者:束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