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龙边检站入境服务组:躬身守国门,巾帼绽芳华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罗美娥 吴瑛 文/图
2022-09-15 15:37
摘要

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畔海平面下26米的西九龙站口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藏蓝服,手持验讫章,以“锻造一流移民管理团队、争创一流口岸通关服务”为目标,服务广大中外旅客,全力维护深港口岸安全畅通。他们是西九龙边检站执勤三队入境服务组。

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畔海平面下26米的西九龙站口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藏蓝服,手持验讫章,以“锻造一流移民管理团队、争创一流口岸通关服务”为目标,服务广大中外旅客,全力维护深港口岸安全畅通。他们是西九龙边检站执勤三队入境服务组。

西九龙边检站入境服务组的女警

自2018年成立至今,西九龙边检站执勤三队入境服务组共参与查验出入境旅客1732万人次,于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立集体三等功,2021年荣获深圳边检总站“巾帼文明岗”,组中18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40余次。

聚焦主责主业,守护国门安全

由于高铁的安全、便捷、舒适性和口岸优越地理位置,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成为不少家庭携老幼出入境的首选。为缩短偕行儿童家庭的候检时间,西九龙边检站入境服务组创新服务举措,首创推出中国公民“E家行”专用通道,即由一条人工验放通道和一条自助通道组成的家庭专用通道,为偕行7周岁以下儿童的中国家庭旅客出行提供通关便利。

通过分析客流特点,入境服务组还发现经西九龙口岸通关的老年旅客比例较高,且客流时段较集中。针对老年旅客的身体、心理特点,他们暖心地在自助查验区专门开设老人优先通道,专门安排警力引导帮助老人使用自助查验通道通关,并录制潮汕话、闽南话、粤语等多种方言广播进行指引,多措并举保障老年人顺畅通关。

西九龙边检站入境服务组服务广大出入境旅客(资料图)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西九龙站口岸暂停旅客通关服务,但入境服务组的民警们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根据上级安排部署,在承担西九龙站口岸巡逻、列车及员工查验等执勤任务外,入境服务组民警先后奔赴深圳机场、深圳湾、蛇口港、莲塘和文锦渡等多个口岸轮勤支援。

助力乡村振兴,彰显社会担当

“喻叔叔,我考上大学啦!衷心感谢您和您的同事们的帮助。”2021年9月,入境服务组民警喻敏收到了结对帮扶的广西三江县贫困学子小湛的感谢短信。

2019年以来,西九龙边检站入境服务组响应国家移民管理局号召,立足队伍特点和潜力,对广西三江县良冲村进行党建、产业、教育、旅游、消费等多个领域的帮扶,多批次组织民警奔赴三江,先后开展“壮美三江 与你同行”观光旅游、“情暖冬日 爱在三江”冬季送暖、农副产品助销等一系列帮扶活动,同时民警自发成立爱心基金,帮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建立帮扶长效机制,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入境服务组民警牵头开展“学习制茶 共建帮扶”技术下乡扶贫活动,多次组织三江县的茶农赴湖南长沙某茶叶制造厂实地考察学习,帮助他们提升制茶技艺。2021年,入境服务组共帮助广西三江县制作并销售茶叶1000多斤。

热心志愿服务,筑牢疫情防线

今年年初,深圳防疫形势严峻复杂,面对深圳总工会和深圳边检总站的号召,西九龙边检站入境服务组民警闻令而动,第一时间主动报名,经过层层筛选,95后新警宋辉入选深圳边检总站志愿服务队,开启14天的闭环抗疫志愿服务。

宋辉进驻的小区都是老式楼梯建筑,他负责的楼栋共有六个单元,每栋楼都有七层楼,宋辉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着自制的黄色斜挎包,与其他志愿者们一同,逐门逐户为小区居民核录信息、测量体温、进行核酸采样、配送生活物资、运送生活垃圾……一天下来,宋辉要来回跑上十几趟,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早已湿透,膝盖也是酸痛不已,但他一直咬牙坚持,看到小区解封时居民脸上的笑容,他觉得一切都非常值得!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城市的其他角落,也遍布着入境服务组民警志愿服务的身影,他们以各种方式投身防疫抗疫,筑牢城市疫情防控堡垒。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他们身披“红马甲”,拿着小喇叭向群众宣传疫苗接种、疫情防控政策;在生活小区,他们与社区干部一道,开展核酸检测场所布置、秩序维护、信息采集、物资配送、卡口执勤等工作,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疫情防控“红色防线”。

(原标题《西九龙边检站入境服务组:躬身守国门,巾帼绽芳华》)

编辑 特区报-王子烨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李怡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罗美娥 吴瑛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