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大湾区 | 香港运物局局长林世雄畅谈湾区交通“硬联通”,擦亮香港国际航空枢纽金招牌
香港商報
2022-09-13 09:38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港澳与内地城市进一步互联互通,跨境基建快速推进,口岸设施日益完备,港粤、港深之间往来交通网络日趋发达,基础设施的“硬联通”由此加速完善。

香港运输及物流局(简称“运物局”)局长林世雄日前接受香港商报记者访问,重点介绍了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在航空业、跨境铁路等方面的合作,展示了大湾区“硬联通”合作发展的未来蓝图。

运物局局长林世雄向记者重点介绍了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在航空领域、跨境铁路等方面的合作和发展。运物局供图

去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央政府明确支持香港“八大中心”新定位(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商贸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上任两个月的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规划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坚定支持,令他和普罗市民倍感鼓舞。出任运物局局长后,他觉得肩负重要使命,强调一定会和同事、持份者和业界携手合作,进一步擦亮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金招牌”。

建设机场城市把握湾区机遇

林世雄表示,凭借中央给予香港航空业发展的大力支持,特区政府推行多项措施促进香港国际机场和香港航空业发展,以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机管局正积极推展多个项目,增加香港国际机场的运力和功能,把香港国际机场发展成“机场城市”,而“机场三跑”系统就是“机场城市”愿景中的重要基建设施。他认为,“机场城市”有助把握港珠澳大桥带来的机遇,吸引更多人使用香港国际机场,同时结合机场核心功能与相关产业,强化香港的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带动香港航空业以至旅游、零售、会展及贸易等行业的发展,并为香港打造一个新地标,令香港更具条件成为联通内地和国际“双循环”的桥梁。

他指,扩建后的香港国际机场,预计于2035年将能达到每年处理客运量1.2亿人次和货运量1000万公吨的目标。特区政府会密切留意和因应航空业发展和航空交通需求,为香港国际机场的进一步发展作适当规划。

提升清关效率和旅客体验

林世雄介绍,机管局致力加强香港国际机场服务,在增强与大湾区联系和提升清关效率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供海空联运客运服务,让经海天客运码头来往大湾区9个口岸的旅客,可在内地口岸预先完成登机、行李托运和清关手续,以及在无须入境香港情况下在香港国际机场中转。这项服务将会延伸至正在兴建的海天中转大楼,让未来经港珠澳大桥来港的澳门及广东旅客亦能使用。

此外,机管局已在大湾区内战略性地点设立城市候机楼,让湾区旅客预办登机手续,再前往香港国际机场托运行李和登机。特区政府会与机管局继续探讨其他可行措施,提升机场清关效率和旅客体验,巩固加强香港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林世雄称,尽管疫情严重影响全球航班运作,但亦衍生对电子商贸及医疗物资运送的殷切需求。凭借广阔的航空货运网络,加上高效专业的货运服务,香港国际机场货运量去年达到500万公吨,较2020年上升12.5%,成为2021年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此外,香港国际机场在《Air Cargo Week》举办的“世界航空货运大奖”中获得“2022年度最佳机场”殊荣。他认为,香港能够保持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有赖业界共同努力,亦相信可以把香港航空服务推向更高层阶。

积极推进入股珠海机场

目前,大湾区有7座运输机场(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3座国际航空枢纽,澳门国际机场和珠海金湾机场2座干线机场,及佛山沙堤机场和惠州平潭机场2座支线机场),外界关注各地政府如何协助建构世界级机场群,进一步深化大湾区合作。

林世雄介绍,在加强与湾区其他机场互动方面,机管局一直积极参与大珠三角五大机场主席会议,商讨未来发展及合作。他说,香港国际机场通过与大湾区内机场进行战略合作,达至善用区域资源及提高服务效率,而与珠海机场合作就是重要一环。中央政府对机管局入股珠海机场大力支持,特区政府正积极跟进入股事宜,期望早日促成两大机场合作,达至更好的协同效应。

为航空业复苏做准备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航运业受到严重冲击,香港过去数年一直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控策略,包括加强抵港人士检测安排和制订航线“熔断机制”等,无可避免地对本港航运业造成影响。

林世雄指,政府一直密切留意业界情况,适时制订措施,协助业界渡过难关,例如透过多轮“防疫抗疫基金”向机场的航空支援服务营运商提供一笔过非实报实销补贴;因应疫情最新发展,为航空业界恢复疫情前运作做好准备,如确保飞机在长时间存放后的适航性、安排机组人员复航培训等。

至于人才培训,林世雄指政府正积极推动多项措施,冀将本港航空业人才优势辐射至大湾区以至全国,促进航空业人才流动,通过各项培训基金、资助及奖学金计划等鼓励年轻人加入航空业。此外,机管局2016年成立香港国际航空学院,亦为本港、内地及区内培训了大批航空业人员。

三地致力善用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长桥隧组合跨海通道,是粤港澳三地合作共建的大型交通设施,自2018年10月通车以来运作大致畅顺。林世雄表示,大桥开通以来深受三地市民欢迎。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前,已有约8万辆持有相关配额和牌证的三地跨境车辆(包括跨境私家车和出租车、口岸穿梭巴士、跨境直通巴士、跨境货车等)具备通行资格。自疫情出现以来,三地政府一直在联防联控机制下采取适当应对措施,大桥人流和车流难免受到影响。林世雄期待疫情尽快过去,三地人员跨境流动尽快恢复至疫前水平。

林世雄指,三地政府一直致力善用大桥,推展各项跨境交通措施,包括以循序渐进方式增加大桥跨境车辆配额数目。就粤港及港澳跨境非商用私家车而言,三地政府至今已就大桥发放总共约26400个常规配额。粤港两地政府2019年年初起,更容许超过33000辆持有常规配额行走落马洲(皇岗)、文锦渡、沙头角及深圳湾口岸的粤港非商用跨境私家车,免手续使用大桥往返珠海口岸。三地政府亦在2019年10月推出大桥大湾区配额计划,让合资格的香港及澳门跨境私家车可通行三地。

全力推进港车北上不设配额

林世雄透露,粤港两地政府正全力推进“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划”,待疫情受控和免检疫通关逐步实施后,可让合资格的香港私家车经大桥往来香港与广东省而无须事先取得常规配额。他相信这会吸引更多人使用大桥到广东省作短期商务、探亲或旅游。特区政府正和广东省政府及内地相关当局敲定实施计划的各项具体安排及技术细节,争取尽快公布详情。

另外,为使港珠澳大桥与香港国际机场发挥最佳协同效应,特区政府已接纳机管局建议,包括在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发展自动化停车场,供来自广东及澳门并经大桥前往机场转飞或访港的自驾旅客使用,以及推展“航天走廊”项目,兴建连接“航天城”与香港口岸人工岛的桥梁系统,将“航天城”、大桥香港口岸和香港国际机场连成一体等。

三大跨境铁路助港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粤港澳城际铁路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加速形成。上届特区政府于《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报告书》中,构想了5条铁路项目,其中有3个是跨境项目:连接深圳前海与洪水桥的港深西部铁路;连接新田及新皇岗口岸的北环线支线;以及将东铁线向北延伸并将罗湖站迁移至深圳。毫无疑问,这些基建项目将大大推进香港融入全国高铁和轨道网络。

林世雄表示,过去数年多项重大跨境基建,包括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莲塘/香园围口岸相继落成启用,大大促进了区内基建互联互通,亦稳步推进了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构建。为进一步完善跨境陆路交通,港深两地政府成立“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共同推进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两地政府已透过专班就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北环线支线以及优化罗湖管制站及其相关交通接驳3个项目展开跟进工作。

他透露,专班正进行港深西部铁路首阶段研究,会推动及深化两个区域在专业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科技服务的高端经济合作,加强香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衔接,提升两区优势,配合公路网络,使两区联合成为珠江东岸交通走廊的策略性枢纽。首阶段预计今年会完成研究,随后将展开次阶段研究,包括工程可行性、走线、配套设施、法律和财务安排等。政府亦积极考虑通过北环线支线途经邻近规划中的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将预留作企业及科技园用地的洲头以及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接入深圳新皇岗口岸,而港深双方继续探讨优化罗湖管制站及其交通接驳方案,以满足两地需要。

林世雄表示,上述铁路是强化香港和内地(特别是湾区城市)跨界交通联系的重点基建设施,有助在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大格局下,为香港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对长远经济发展极具策略重要性。

(原标题《融通大湾区 | 运物局局长林世雄畅谈湾区交通“硬联通”,擦亮香港国际航空枢纽金招牌》)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桂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