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伶仃洋,依海建城,翠亨新区拥有全中山独一无二的滨海岸线,全长约26公里,占中山全市海岸线的93%,已然成为中山最靠近海洋的区域。记者9月8日从翠亨新区获悉,在《广东中山翠亨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里,新区重点着墨于“海文章”,将“海洋”作为新区发展的核心“拼图”,滨海新城日新月异。
打造活力发展轴,滨海特色逐渐凸显
2019年,中山首次将翠亨新区定位为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2021年,中山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战略,其中“东承”是重点,翠亨新区成为桥头堡,全面学习拥抱深港。
记者获悉,翠亨新区正在规划建设世界级滨海景观长廊,并将聚焦大尖峰、云梯山、犁头尖山至翠亨国家湿地公园、马鞍岛、珠海淇澳岛等视线通廊,严控视线范围内建筑高度,预留通畅开阔的背山面海景观视廊。
“马鞍岛北部沿翠亨快线,我们计划打造活力发展轴,马鞍岛中部香山湾为西片区主要滨水核心区,规划保留原有生态基底,建立多条放射状廊道由五桂山通达至海湾,创造丰富优美的海湾景观。”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马鞍岛南部将通过主题乐园、品质居住、特色商业、星级酒店等,建设滨海综合服务带。
目前,具备防洪和造景功能的滨河水利整治景观工程正在推进,具有中山大部分红树林资源的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日益完善,面向伶仃洋的崖口东堤已成为中山的网红打卡点……翠亨新区的滨海特色逐渐凸显。
推进中山港新客运码头(马鞍港区)建设
翠亨新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是深中通道的重要登陆点,处于南沙、前海、横琴三个国家级新区和广深港澳四大城市两个“同心圆”中心位置,区内汇聚深中通道、广澳高速、中开高速、广珠城轨等湾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100公里范围内通达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等湾区5个国际机场、4个国际港口,坐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记者获悉,翠亨新区正在推进中山港新客运码头(马鞍港区)建设,建设大湾区一流港口。一方面强化与湾区港口协作,探索联合组建全球港口联盟。高标准建设码头片区综合体项目,携手广深港澳共同构建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航服务体系,带动提升翠亨新区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发展实力。提升客运港能级,开通至香港、澳门的航线,增加深中海上往返轮渡班线。
“我们还要优化中山港新客运码头(马鞍港区)的陆路交通接驳配套,依托水上航线、城市轨道、公路客运、公共交通等打造一体化综合换乘枢纽体系,提高辐射力,实现客流快速便捷集散。”该负责人表示,未来翠亨新区将成为中山出海的重要出口,也有望成为大湾区航运新节点。
(原标题《翠亨新区:规划建设世界级滨海景观长廊》)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李怡天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