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个城市,沿路两边、高架桥下是让人眼前一亮,还是让人眉头一皱?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却是对城市品质形象最直观深刻的记忆。
佛山的高架桥下空间,一度没人管、没人用、没人去,是被遗忘的角落。但现在,它们化身生态公园、文化公园、运动场、停车场,成为可亲近、有温度、有活力的公共空间……曾经的“边角余料”,变成了“金边银角”;一个个碎片,变成了城市名片。
从被人遗忘到让人眼前一亮,佛山仅仅用了半年时间。2022年3月开始,佛山市全面开展“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如今,佛山全市190个景观提升、桥下空间利用项目已完成125个,激活面积相当于为市民新打造了9个“中山公园”。
位于张槎的广佛环路高架桥桥下空间由一片荒地摇身一变成为集生态修复、桥下空间景观环境提升市民休闲活动空间于一体的广佛环线桥下公园。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 摄
也许有人会觉得,“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是一件小事。为此开展专项行动,耗时、费力,又花钱,到底值不值得?
其实不然,城市的建设管理品质,不仅看盖了多少高楼大厦,更体现在人们习以为常甚至会忽视的生活场景里。从“沿路两边、高架桥下”这个小切口,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城市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绣花”功夫,是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践行。这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小事、琐事、难事,而是应当去做、不得不做的大事、要事、好事。如果没有“绣花”功夫,哪来高品质现代化城市?
这个小切口,连接的是美好生活。以往被忽视、遗忘的角落,通过整治提升,成为休闲好去处,甚至是网红打卡地。它打开了市民美好生活的空间,让群众有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映照出一座城市的为民初心。
这个小切口,提升的是城市品质。在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要塑造发展新形态,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塑造城市建设新形态。佛山在城市建设上历史欠账较多,这块短板亟待补齐。这次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就是一次补短板,让城市功能和品质与万亿级城市地位越来越相匹配。
海八路立交桥桥下空间经改造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场所。佛山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这个小切口,优化的是营商环境。市委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企业和人才选择佛山、扎根佛山,不仅看重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还会在意美好舒适的人居环境、高品质的生活体验。城市环境好了,城市更有魅力,就是一张无形的招商广告,对项目、资金、人才都将产生强大吸引力。
城市形象和品质提升是一项长期工程。对于“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行动来说,实现“半年中变”之后,还要再接再厉,加快重点攻坚,确保实现“一年大变”的目标。而从各地的经验来看,项目建成只是第一步,景观和设施的养护管理同样重要。谁来管理、钱从哪来,都需要立足长远、谋深做实,建立长效机制、久久为功。
高架桥下一小步,城市品质一大步。高架桥下多了公园,沿路两边更加赏心悦目,农贸市场变得智慧整洁,老旧小区装上了电梯……这些变化,让佛山这座城市既有“里子”又有“面子”,既有“内涵”又有“颜值”。这些变化,让人们感受到更多暖意、惬意,更需要大家一起来支持推动,在双向奔赴中遇见更美好的未来。
(原标题《佛山论语丨没有“绣花”功夫 哪来高品质城市》)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范锦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