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突出政治机关建设,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作表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在前、悟在先,落实党委带头“领学”、集中培训“讲学”、多种形式“考学”机制,用好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完善“集中+分散”“线上+线下”“大讲堂+微课堂”等学习模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分级分类开展学习研讨和宣讲交流,以学促思、以思促行,推动党员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健全落实政治要件的研究细化、贯彻执行、督办反馈闭环链条,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工作始终,做到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措施有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打击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洋垃圾走私,口岸查获非法入境固体废物同比增长近一倍,立案侦办象牙等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罪案案值全国海关第一。快速开通跨境援港抗疫“绿色通道”,对内地援港的医疗物资、民生物资、医护人员及车辆等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实现信息“零遗漏”、通关“零延时”、物资“零滞留”。积极服务“双区”建设,全业务领域一体化和物流一体化两个“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在全国试点建设首个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并率先上线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2022年3月2日,全力保障“援港特快”铁路货运班列首趟开行。
深入开展“学查改”专项工作和政治机关专项教育活动。牢记海关政治机关的鲜明属性,制定持续强化政治机关建设13条措施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30条举措,以制度刚性确保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做到“两个维护”有表达、有情感、有行动、有成效。深入开展“学查改”专项工作和政治机关专项教育活动,系统排查重点问题、对照制定整改措施,梳理各业务领域岗位政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引领业务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模范机关和文明单位创建,获评5个全国文明单位,23个省市级文明单位。近两年来,28个集体、53名个人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关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更加浓厚。
突出人民至上,在维护国门安全上走在前、作表率
持续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疫情发生以来,领导干部践行“一线工作法”,4000多名干部职工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不分昼夜、持续鏖战在口岸现场,坚决筑牢国门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多病同防、水陆空同防,围绕紧固全流程闭环防控这一主线,着力提升精准检疫、科学检疫两大能力,严密境外、口岸、境内三道防线,完善平战结合、分级检疫、联防联控、防护监督四项机制,构建起科学严密的“一二三四”防控体系,毫不松懈打好口岸疫情防控阻击战。
持续筑牢国门安全防线。坚决守牢意识形态“南大门”,加大对反宣品等有害出版物的打击力度,关地协同强化“扫黄打非”工作,有力守护政治安全。深化全员打私,保持对“洋垃圾”、“水客”和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粤港澳海上跨境走私等违法活动的高压严打态势,加大对涉枪、涉暴、涉恐、涉毒等物品的堵截查缉,查办违规案件数、走私罪案数均居全国第一,“龙腾行动2022”硕果累累,查扣侵权货物物品批次居全国海关第一,有力守护社会经济安全。深入开展“国门绿盾”行动,严防动植物疫情疫病传入和外来物种入侵,有力守护国家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按照“四个最严”严把进出口食品安全关,强化进出口食品领域全链条监管,保障供港活畜、生鲜安全稳定供应,守护农食产品安全。
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构建完善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责任体系,建立重大风险清单,细化任务分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时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提升“风险+情报+现场”联合研判机制效能,完善跨部门跨口岸的重大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加强系统性梳理、体制性预防、应急式处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创新开展基层单位“一把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述职,建立安全生产“吹哨人”制度,组建安全生产监督员队伍,常态化排查整改风险隐患,做到消祸于未萌。
突出赋能发展,在促进外贸保稳提质上走在前、作表率
促进外贸保稳提质。紧紧围绕保市场主体、保跨境物流畅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支持新业态发展、维护贸易公平秩序等方面,出台促进外贸保稳提质18条帮扶举措,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力拓展陆、海、空、铁跨境运输通道,重启“三趟快车”“海上快邮通道”“深港空中快线和驳船专线”实现常态化运作,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首创试点综保区涉检“分送集报”模式,“两步申报”报关单量稳居全国第一、应用率在全国业务量前十海关中排名首位,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创新赋能企业发展。接续推出“优企计划”“暖企计划”和“强企计划”,通过政策进企、服务惠企、合规育企、科技助企等系列措施助企纾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措施,通过免税、退税、先征后返等方式,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19.9亿元。在全国率先建设无人机、医疗器械、移动通信等4个国家级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深入开展国外技术标准研究,帮助企业顺利进入国外市场,成功推动欧盟、越南等修改移动通信、无人机、医疗器械等领域10部法规30项技术要求,利好我国超1600亿元产品出口。加大对企业信用培育力度,发挥好AEO高级认证实训基地等平台作用,高质量培育AEO企业365家享受通关便利。
助力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制定RCEP高质量实施方案,与地方共建RCEP公共服务中心,深圳RCEP项下进出口值超3500亿元。发挥深圳铁路南通盐田港海运航线、北接中欧班列的优势,推进场站、铁路、码头等多方信息对接,实现海运、铁路无缝衔接。海运抵港货物可换乘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帮助深圳及周边企业产品畅行“一带一路”。通过“湾区号”中欧班列运载超过3000家企业的货物销往欧亚大陆38个国家,货物搭载“湾区号”可缩短一半时间,运输成本比当前海运成本低20%,比空运成本低近60%,有力保障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2022年4月21日,深圳“湾区号”中老泰冷链专列首发启程。
突出服务大局,在助力“双区”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
积极参与综合改革试点。围绕“双改”示范,配合地方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落地,其中涉及海关职能的“赋予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支持深圳在客运码头设置旅客国际中转区、优化出入境手续,延长口岸通关时间”等2项改革事项已落地见效。积极谋划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针对科研物资、跨境电商等领域提出7项改革建议。
全力支持重大平台建设。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为深圳外贸积蓄发展动能。通过 “一产业一专班”支持好高精尖科技、高端制造、新业态三类产业发展,与深圳“20+8”产业集群战略形成有效衔接。依托前海蛇口自贸区、前海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先后推出“全球中心仓”“对接仓储企业WMS系统联网监管”“免税进口科研设备流动监管”等64项自贸创新举措,其中31项被省级以上部门复制推广,推动深圳形成竞争发展的新优势。
构建湾区海上物流大通道。首创“大湾区组合港”模式,通过将深圳港作为核心节点,联动大湾区内河港口,实现深圳港与各码头间货物运输“24小时”不停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通关监管协同一体,助力大湾区港口群联动发展,目前累计开通线路21条,进出口吞吐量超24万标箱。创新实施物流一体化改革,关区水运、空运口岸全面实施“海空港畅流计划”,海关查验整体耗时缩短95%,货物周转效能提升45%,推动形成海、陆、空、铁、邮一体联动格局,增强深圳核心引擎功能。
“大湾区组合港”拓点增量,前7月累计开通线路21条,进出口吞吐量超24万标箱
勇毅笃行向未来,踵事增华再出发。深圳海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斗志、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服务“双区”建设和“双改”示范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关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 詹珊珊 审核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