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参与深圳都市圈建设,惠州打造“2+1”产业集群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惠讯 文图
2022-08-25 11:44
摘要

日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重新确立了深圳都市圈,并提出要构筑“一主两副”核心区,惠州中心区被确立为副中心之一。

日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重新确立了深圳都市圈,并提出要构筑“一主两副”核心区,惠州中心区被确立为副中心之一。其间提出,坪山-惠阳-大亚湾将打造为“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将形成深惠融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工业4.0产业集聚地区以及世界级的高新技术产业策源地;依托坪山比亚迪、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协同惠阳、大亚湾和深汕特别合作区,主要发展电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形成区域协同、分工明确的空间产业链布局。

而在2022年2月,《惠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即印发实施,提出惠州2022年将深入实施深度融深融湾八大专项行动,具体包括规划互接、交通互联、产业互补、科技互兴、人文互融、生活互惠、平台共建、机制互通等八大部分共33条举措。

其间,惠州融湾融深的一大重要举措便是,全力参与深圳都市圈建设,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3+7”工业园区,担负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这样的发展使命。

“2+1”与“3+7”

惠州确立的产业目标,简单来说就是:要打造“2+1”现代产业体系,即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2+1”现代产业集群。而支撑三大产业集群的载体则是遍布全市的“3+7”个产业园区,分别是:3 个国家级产业园区,7个县(区)各自打造的千亿级工业园区。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分别为:大亚湾经济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韩(惠州)产业园;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分别为: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


大亚湾石化区。(中海壳牌供图)

从发展版图看,惠州正在打造的“3+7”工业园区中的两大国家级园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都坐落于潼湖生态智慧区。截至目前,中韩(惠州)产业园各片区累计已引进项目174宗,计划总投资约1866.5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3480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产业园各片区新引进项目16宗,计划投资额约230.7亿元,新增供地项目9宗、动工项目14宗、竣工或投(试)产项目4宗。

见微知著。仅从中韩(惠州)产业园,即可看出惠州产业规划顶层设计的务实与高效,这也成为该市招商选资的硬资本——充裕的土地、完善的产业链设计、积极的营商环境等,吸引了大量世界500强企业扎堆。据统计,近五年来,惠州新引进投资超50亿元的引领性产业项目42宗,投资总额2100亿元以上。中海壳牌二期、TCL模组及整机项目建成投产,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广东太平岭核电厂、恒力(惠州)PTA等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项目扎堆抢滩成为“惠州现象”。

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位及规划图。

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内,维尔科技工厂车间。

据惠州市发改部门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惠州19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8.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56.7%,同比2021年高0.9个百分点。“我们重点加强项目建设调度,着力打通项目建设堵点难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惠州将继续扩大有效投资,持续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推动新建项目尽快开工,确保在建、续建项目加快进度。

“期中考试”再拿四个全省第一

7月22日,惠州市统计局公布2022年上半年惠州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为2407.19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建安投资三项经济指标增速同样位居全省第一。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二、珠三角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三、珠三角第二。

这是继2021年惠州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成为广东第五个“万亿工业大市”之后,又一次新的突破。各项经济数据都显示,2022年惠州经济依旧保持“稳中向前”发展趋势,并逐渐跃升广东省经济发展“火车头”行列。

媒体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座谈。

这些成就的取得,“2+1”现代产业集群带的打造都是核心支撑。以此为支撑,惠州正阔步迈向新型工业强市,预计2026年工业总产值可达1.6万亿元,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联动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两大产业集群竞争力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前列,跻身世界一流。

深圳研发 惠州转化

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内,奥科伟业厂长贺峰正在介绍,惠州公司与深圳总部的关联协作。

“深惠融合发展”是《指引》里的关键词,而在产业发展的实践中,这种融合发展已初步形成稳定而高效的模式,那就是“深圳研发、惠州转化”,“深圳孵化、惠州产业化”的产业分工格局。以这种模式,深圳企业纷纷落户惠州,抢占发展商机。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4月,惠州引进各类深圳项目148宗,计划投资总额1074亿元。其中还包括正威集团、天安数码城、创维等龙头企业。仅2022年上半年,惠州全市过会项目260宗、计划投资总额约1141亿元。其中来自大湾区项目237宗、占比91%;来自深圳项目92宗、占比35%。

作为惠州“3+7”产业园区的重要部分,中韩(惠州)产业园各片区累计引进项目174宗,计划总投资约1866.5亿元。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潼湖生态智慧区管委会主任邓力透露,在中韩产业园落地的项目中,深圳依然是重要的投资来源地。

在建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已吸引8宗优质产业项目落户。

作为惠州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依托大亚湾石化区原材料,发展壮大高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集群,瞄准高端产业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打造千亿级园区。目前,园区已落户8宗优质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20亿元。其间就包括同方新材料、鑫昌龙新材料、沃特特种材料等多家企业来自深圳。

惠州市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何少芳接受采访时称,惠深产业合作基础牢固。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科研处处长、经济学教授梁乃锋则认为,惠州从“3+7”产业园的整体产业规划布局、招商选资、区域协作等方面,融深融湾迈出了实质步伐,特别是在招商方面,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等招商项目中绝大部分来自深圳,惠州也成为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流入地,惠州融深融湾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惠州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期,惠州做了深莞惠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模式、百里滨海现代产业带等重点课题研究,并将继续探索深惠产业共建新模式,大力推行“深圳研发,惠州孵化”“深圳孵化,惠州产业化”,不断丰富合作模式,提升合作水平,大力承接深圳优质产业跨区域延伸布局,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筑牢都市圈产业链供应链,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

同时,充分发挥惠州海域广阔、海岸线长的优势,一体化保护和开发深惠黄金岸线和海洋资源,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深惠汕黄金海岸带。

(原标题《全力参与深圳都市圈建设,惠州打造“2+1”产业集群》)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惠讯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