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共蓝天一色”成深圳靓丽名片 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
读特记者 吴洁 方舟 / 文 陆颖 张焱焱 / 图
2020-07-21 22:25

鹏城七月,漫步大沙河,水清岸绿,赛艇竞渡;行船于深圳河,鱼翔浅底,碧波荡漾 …… 宛若一幅渐次展开的城市画卷。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 2019-2020 年度 "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单,深圳位列榜单。其中,深圳水环境和空气质量等指标得分较为领先。记者在市生态环境局采访时获悉,2020 年上半年,深圳五大河流水质全面达标,全市河流水质明显改善;深圳上半年 PM2.5 平均浓度为 18.5 微克 / 立方米,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水平;深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 168 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碧水共蓝天一色"的新画卷正在鹏城大地徐徐展开。

▲"半城绿色半城蓝"描绘深圳生态画卷。

上半年深圳空气质量全国排名第四

有一种蓝叫"深圳蓝",这是一种通透清澈的蓝,从莲花山公园眺望远处,蓝天白云尽收眼底;从深圳湾放眼望去,海天相连,浑然一体。在深圳,几乎每个市民的手机里,都拍摄过深圳天蓝地绿的靓丽风景。如今,"深圳蓝"已然成为市民引以为傲的城市标签。

▲"深圳蓝"成为常态。

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近年来,深圳推出了一系列全国领先的治理措施:

率先在全国实现公交车、出租车 100% 纯电动化,率先推动泥头车纯电动化,率先实施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加大大气污染治理。与此同时,深圳还坚持以优质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分别在电厂治理升级改造、VOC 治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船舶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创新治理。

随着一系列大气质量提升、环境治理工程的不断落实,深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市生态环境局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 年,深圳 PM2.5 平均浓度降至 24 微克 / 立方米,自 2006 年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达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2020 年上半年,深圳 PM2.5 累计平均浓度为 18.5 微克 / 立方米,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水平;深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 168 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继续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保持领先。今年 6 月,深圳 PM2.5 浓度均值仅为 7.5 微克 / 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水平新低。

五大河流水质全面达标且均值达 IV 类及以上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与大气环境治理思路异曲同工,近年来,深圳还着力改善水环境。近日,记者走访深圳河发现,今年以来,深圳河流域出现了基围虾、黑脸琵鹭等暗示着生态环境变好的"指示性生物"。昔日"黑臭"水体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河水和沿岸葱郁的绿植。

▲黑脸琵鹭在深圳河觅食。受访对象供图

" 2007 年我第一次到深圳河调研,河里除了漂浮物,看不到任何生物,河水又黑又臭。"市人大代表李继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他到深圳河调研发现,河岸边已闻不到一点臭味。"不仅臭味消失了,河里还游弋着许多小鱼,这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李继朝说。

深圳河是深圳治水的缩影。记者采访获悉,曾经深圳五大河流水质均为劣 V 类,如今经过治理,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情况持续向好。市生态环境局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河流水质持续明显改善,五大河流水质全面达标,且上半年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 IV 类及以上。其中,国考断面茅洲河共和村水质达地表水 IV 类,创 1992 年以来最好水平;深圳河口水质达地表水Ⅲ类标准,创 1982 年以来最好水平。

▲茅洲河水质变清。

民间环保力量助力生态环境向好发展

一份份亮眼成绩单,彰显着生态文明之路蕴藏的强大生命力,更让市民切身感受到生态文明之路在新时代迸发出的强大力量。

今年已经退休的蔡桂是一名"民间河长",自 2015 年履职以来,她每年都沿着深圳河道,徒步五六个小时进行"巡河",记录河流的实时情况并向相关部门及时反馈。蔡桂说,经过治理后,深圳河最直观的改变是臭味消失了,河水清澈了,周边空气也清新了。

河流水质的改善,离不开整个生态系统的向好发展。"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深圳各类生态指标显著提升。只有整个生态系统得到充分保护,河流才能真正实现‘绿水长流’。"蔡桂说。

长期关注深圳环保事业的化学教师刘蕾认为,除了政府的顶层设计,市民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庞大的"民间力量"亦是深圳生态环境向好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圳有很多专注于细分领域的志愿者团体,能够更快、更专业地发现隐患,及时、高效地协助政府解决问题。"她希望,深圳有更多的民间环保志愿者参与,共同守护碧水蓝天。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吴洁 方舟 / 文 陆颖 张焱焱 / 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