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山林华茂,守秀水长清!肇庆筑牢广州都市圈北部环城生态屏障

西江日报 记者 林琳
2022-08-11 10:19
摘要

筑牢广州都市圈北部环城生态屏障,肇庆优势突出,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对外公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提出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等发展愿景。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被“圈进”广州都市圈。《指引》开篇就明确了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强调圈内共筑“一屏一湾两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筑牢广州都市圈北部环城生态屏障,肇庆优势突出,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对外公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提出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等发展愿景。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被“圈进”广州都市圈。《指引》开篇就明确了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强调圈内共筑“一屏一湾两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筑牢广州都市圈北部环城生态屏障,肇庆优势突出,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共育绿水青山

肇庆彰显生态安全价值

年初,生态环境部通报2022年1-3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肇庆市在两张成绩单上均居全国第15位,成绩稳定在优秀等次,彰显肇庆市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数据还显示,今年上半年肇庆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00,同比改善6.5%,优良天数比例超90%,空气质量、大江大河水质等继续保持优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肇庆的生态安全价值不言而喻。

《指引》中的“一屏一湾两廊多点”囊括环城生态屏障、珠口生态湾,西江北江河流廊道。环城生态屏障的维护保育,在于“以北部鼎湖山、烂柯山、亚婆髻山森林公园等重要山林生态空间为依托,……加强南部广佛跨界水网片区生态系统和广州、肇庆、清远北部连绵山体连通性。”而“以西江、北江为主体共建西北江生态廊道”,则强调“通过开展水源地保护和河道生态修复,改善沿江生态景观,持续提升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功能。同时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鼎湖山、海珠湿地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建设”。

由此可见,共育广州都市圈绿水青山,肇庆肩负重任。

林草兴则生态兴

共筑北部环城生态屏障

作为珠三角面积最大、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与大西南地区接壤的城市,肇庆素有大湾区天然“绿肺”的美誉。据统计,肇庆近5年来完成生态修复造林78.6万亩,完成森林抚育275万亩。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595.84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1%,森林面积1581.32万亩,森林覆盖率70.77%,森林总蓄积量6114.33万立方米,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林业用地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工作,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的目标任务。

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但肇庆没有止步于此。目前,肇庆坚持全域绿化,组织开展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在旧城改造、街角绿地公园建设、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工作中“见缝插绿”,提升林木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近年来,市林业局陆续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排查整改、矢量化勘界、“绿盾”专项行动、省级自然保护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建设、共建鼎湖山“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工作,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地日常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地的建设管理。

共筑北部环城生态屏障,鼎湖山赫然在目。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我国首批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还是唯一隶属于中科院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33公顷的面积内生长着约占广东植物种数1/3的高等植物,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基因储存库”“活的自然博物馆”和“北回归线的绿色明珠”,具有得天独厚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条件。

由于常年坚持严格的保护管理,旅游开发的范围占整个保护区的比例不到10%,至今鼎湖山还保有不少濒危物种。今年3月,鼎湖山保护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在开展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过程中,发现了黑眉柳莺。经确认,该物种为鼎湖山保护区鸟类分布新纪录。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新物种记录近年来不断涌现,印证了鼎湖山及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的优越生态环境。

无独有偶,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江下游河畔,珠江三角洲西北角。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过渡地带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为宗旨,集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持续利用等多功能于一体。保护区内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珍稀濒危的兰科植物15种。

提升水源涵养

共建西北江生态廊道

肇庆拥有珠三角比例最高的河道里程,为广佛提供安全稳定的饮用水源。据了解,依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地面水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我国地面水分五大类。其中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而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数据显示,2022年1-5月,我市8个国考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劣Ⅴ类比例为0%,国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在省内排第一。11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目标。记者还了解到,去年我市成立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班,构建“大环保、大生态”的治水工作格局,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推动城镇生活源、工业污染源、农业农村面源和船舶码头污染源的“四源”管控。

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为了做好西江水源地保护工作,持续强化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备用水源建设。我市11个县级以上水源保护区、73个乡镇级水源保护区已全面完成规范化建设工作。

打破行政壁垒

“肇庆探索”共保共治

据了解,肇庆建立了周边地区联动工作机制,分别与清远、佛山、云浮、广西梧州、贺州市共同签订了环境联防联控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了跨界区域环境安全建设,建立健全了信息共享、共同防控为基础的跨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警体系,启动跨界地段(河段)环境联合监测和跨界环境违法行为联动监察等方面的合作,形成跨界环境问题联防联控长效机制。

早在2020年,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广州-肇庆)建设,构建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和应急防治联动协作机制,提升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和治理能力,肇庆市林业局就和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在从化签订《粤港澳大湾区(广州肇庆)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区的综合优势,深化合作,探索提升两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合作,构建广州、肇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减灾体系,打造区域林业有害生物安全防御体系,有效防范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提升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区域灾害治理整体成效,保障两市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

接下来,肇庆将结合《指引》规划部署,切实加强鼎湖山、烂柯山等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加快推进肇庆植物园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维育好广州都市圈北部环城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原题《护山林华茂 守秀水长清——绿美肇庆筑牢广州都市圈北部环城生态屏障》)

编辑 (冻结)陈冬云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记者 林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