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峰: 把佛山“十大园区”打造成特色产业创新极
佛山日报 记者 林润栋
2022-08-08 08:10

佛山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报告提出,高水平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以下简称“十大园区”)。什么是“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佛山打造“十大园区”将面临哪些挑战?政府、企业应该扮演何种角色?近日,佛山日报《理论周刊》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产业园研究专家周怀峰,把脉、建言佛山高水平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

undefined

专家简介

周怀峰,管理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各类产业园区、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区域产业发展。独立或第一作者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独立或主持主研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地市政府部门和企业委托项目30多项。

特色制造业园区如何进阶创新引领型

《理论周刊》:从理论的角度看,什么是“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

周怀峰:从概念来看,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包含了从低到高几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它是产业园,强调的是园区内产业的关联性。其次是特色制造业,强调其细分制造业领域的专业特性。特色产业理想状态是集群,而集群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围绕成长起来的特色产业,众多上游、中间、下游企业聚集形成一个个具备完整生产链的纵向型集群;二是同类或相似企业、产品聚集,形成专业生产、销售中心的横向型集群。特色制造业产业园更容易形成特色鲜明、辨识度高的“标签”,更容易得到行业头部企业的关注与认同,也更易于得到市场的青睐和政府、行业协会的支持。最后是要具有创新引领能力,而不是一般的产业创新能力,更不是纯粹的生产制造。要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产业融合四个层面具备引领产业发展,或者在某一项技术有突破性创新,具备形成一个新产业的能力。具有创新引领能力的特色制造业园区的内核是在特色制造业聚集成群发展的基础上,大中小企业在集群分工中融合发展,形成特色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成为引领特色制造业发展的创新极和特色制造业“命运共同体”。

按照市场自发演化顺序,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或类型:

一是特色产业聚集区。此阶段只是企业单纯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基本不存在产业关联,企业之间很少存在相互间的交易、交流与互动等联系,企业发展理念主要是竞争和兼并对手,或是在不同产品层次上的错位竞争。

二是特色制造业产业园。此时产业园集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企业间的互动及在互动中形成的产业关联。同时,通过同一行业内多家企业的空间集聚,实现同一类产品的生产研发与技术创新。

三是特色制造业创新园。此阶段一般由园区创新实力较强的企业或研发机构发起,并由多家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聚焦特定的战略性技术领域,开展行业内具有共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示范,推动集群从产业关联发展到知识关联,提升了特色产业创新能力,推动该产业的创新发展。

四是特色制造业高新区。此阶段园区特色产业的聚集发展对各种要素产生了新的投入要求,在引发上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下游产业的供给,诱发新的经济活动或派生新的产业部门,甚至为下一个重要的主导产业建立起新的平台。园区特色产业的聚集发展还改变了当地国民经济结构、基础设施、人口素质的状况,促进了所在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从而间接影响了整个区域的发展。

“十大园区”可在城市发展中承担多种角色

《理论周刊》:当前,佛山打造“十大园区”对于城市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周怀峰:高质量的城市发展不只是普通的人口、建筑面积的扩张升级,而是要通过高端产业支撑和人居环境的改善等多方面来实现。因此,“十大园区”的建设与佛山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佛山要结合本地实际,聚焦特色,推动“十大园区”建设,通过引入平台型的龙头企业合作提升产业运营能力,通过产业、地产与金融的融合发展,以点带面,为提升所在区域的城市发展质量注入新的动力。

新时期的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产业园,是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创新社区,在“产城人企”之间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形成开放式的产业生态群落。在操作上通过用地调整、生活功能导入、建设混合功能组团等措施,推进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融合发展,营造社区式的产业环境和创新创业氛围。可以预见,未来的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产业园,将成为佛山特色专业人才和创新资源的高度密集区,在佛山城市发展中扮演产业升级的推动者、前沿科技的转化者、人才创业的支持者、新兴资本的管理者和城市发展的引领者等多重角色。

《理论周刊》:从目前国内园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来看,佛山“十大园区”处在什么发展阶段?

周怀峰: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目前“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园区产业“集”而不“群”,园区企业间专业化关联度有待提升。许多企业虽然集中于园区,却没有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产业体系,集群内企业之间业务关联性和技术关联不大,缺乏明确的产业分工和产业特色,产业链、供应链不全,配套能力差,企业之间竞争大于合作。此外,集群内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互动不多,企业科研能力弱,缺乏发展后劲。部分园区工业园的特征还比较明显,还未达到细分特色产业集群的阶段。

目前佛山“十大园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各异,个别园区处在特色产业聚集区或特色产业聚集区向特色制造业产业园过渡阶段,也有个别园区处在特色制造业产业园向特色制造业创新园攀爬阶段,但大多数还处在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发展的初级阶段——特色产业聚集区或特色制造业产业园的初级阶段。

总体上,佛山“十大园区”建设还面临着细分特色产业专业化程度、产业聚集度、专业化分工度、特色产业关联度不高和特色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

建设重点

凝练园区特色产业,推动存量园区升级

《理论周刊》:结合佛山产业布局特点,现阶段建设“十大园区”的重点是什么?

周怀峰:按照专业特色产业园发展的理论,现阶段佛山“十大园区”建设的重点工作可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继续凝练园区特色产业。要找准并聚焦特定产业细分领域,鼓励各园区聚焦“专、精、特、新”,通过打造大中小微企业分工协作的特色产业聚集园区,把园区发展成为专业化分工耦合的特色产业集群;根据目前园区产业发展基础和潜力,继续选好做强地位突出、成长性好、参与主体多的特色主导产业,按细分特色产业建设高辨识度产业园区,突出特色主导产业立园;找出产业链核心环节及其延伸环节,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布局重点项目,构建产业链经济增长引擎,通过产业链的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扩链,实现产业链纵向关联与横向融合发展,推进大中小企业在集群分工中融合发展,稳定上游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供应,打造现代产业链,确保供应链安全,把园区打造成特色产业命运共同体;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引入社会资本、引育创业创新人才,创新园区运营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加强园区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园区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完善以设计、研发、孵化、制造、检测、培训、交易、展示、国际技术转移和科技金融等全产业链支撑体系,促进产学研推用联合、突出创新驱动,打造产业园的特色产业创新极。

二是推动存量园区升级。改革开放至今,佛山积累了许多园区资源,其中不少园区都具有打造特色产业园的潜质。存量产业园的重塑,要基于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资源,并对龙头企业、核心平台等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围绕产业创新链、供应链,导入新研发、新场景和新生态,推动存量园区特色产业集群升级。其次要推动特色产业集群生产系统和集群知识系统协同升级。长期以来,佛山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过多聚焦于集群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地生产的系统升级,对集群知识系统升级关注相对不足。因此,要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创新极,改善研发氛围和外部环境,吸引更多的研发人员加入,整合集群内由于产业链横、纵向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模块化、片段化以及专有性知识,实现特色产业知识信息要素的动态整合,创造特色产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实现持续创新,从而实现产业集群生产系统和知识系统升级的协同。

推进建议

“六方面”营造创新创业产业生态群落

《理论周刊》:对于佛山高水平打造“十大园区”您有何建议?

周怀峰: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成功的关键是营造创新创业产业生态群落,激发园区特色产业的颠覆性创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爆发式成长,打通从创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成长路径,培育出大批特色产业领域隐形冠军企业,形成特色产业创新极。

个人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有以下建议:

一是要坚持“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与“企业有利”原则。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育高质量产业发展平台、创新平台、市场环境等方面,通过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各类资本进入园区,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和人才集聚园区;要从政府大包大揽的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让市场和民间资本成为投资主体,进一步挖掘资源,吸引资金,优化资本,盘活资产;项目招引要从重数字和规模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坚持专业化产业定位和高端化产业导向,切实把握准入门槛,强化招引项目质量效益考核;要从企业视角去制定和审视特色产业园的规划,让企业将园区高质量发展内化为自身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政策引导、标准制定、管理创新等手段,广泛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公开公平、充满活力、高效有序的参与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格局。

二是做好特色产业的专业技术服务。在目前十个园区产业配套服务中,通用的软服务居多,针对特色产业的硬科技服务则较少,而硬科技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恰恰是特色产业园发展的关键。因此,要针对园区特色产业特征和需求配套个性化运营服务,如特定领域的公共技术平台、检测中心、特色产业公共实验室等,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研发工具或设备、分析评估或检验检测等功能。这既为企业节约资金,也让研发人员能更专注于研发创新,一方面有利于培育创新型企业,另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主导产业领域的创新型企业集聚,更有助于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的打造。此外,还需要配套智慧工厂服务、共享工厂(车间)服务和企业所需的特殊物品仓储服务、污染排放处理服务、安全管理服务等,有效降低入驻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

三是打造特色产业创新极。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产业园的标志是特色产业创新极,而创新极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特色产业关键基础和关键零部件、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不断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引领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创新极的形成往往以特色产业创新园的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机构,在产业园大量聚集特色产业研究领域的精英人才,使园区成为特色产业研发人员、前沿知识、原始创新、新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的密集区,产出大量的特色产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随后,创新逐步向所在产业和相关产业扩散,带动这些产业创新活动的发展,形成所在特色产业领域创新发展的“极点”。

四是进一步细分建设“小而专、小而美”的园中园。目前的“十大园区”的细分产业还比较庞杂,不少产业即使在地理空间上或政策上属于这个园区,但跟园区其他产业关联不大,难以真正形成专业化细分领域的特色制造业聚集区。建议对这些园区的特色产业进行深度遴选,选择更加细分领域的特色产业,通过园中园的办法,建设“小而专、小而美”的创新引领型、更细分更专业的特色制造业园区。

五是做好特色制造业的研究和招商。特色制造产业园区的前期调研和研究是做好园区开发运营的前提。开展特色产业研究需要了解市场潜力和市场风险、技术来源和技术发展趋势、市场结构、竞争格局、产业在国内外分布情况(产业地图)、产业链和供应链、产业发展模式和特色等,同时还需调研相关产业领域企业对于产业配套、园区产品设计的需求。除了运营人员外,招商人员也需要成为行业的专家能手,因此,对专业化产业园的招商团队而言,懂产业、懂运营是比销售技巧更重要的评判标准。

六是推动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开放发展。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绝对不能闭门造车,特别对于佛山而言,要充分挖掘内循环市场优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营造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要加快高质量“走出去”,积极拓展国外创新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与特色产业集群国际交流合作,主动嵌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原标题《高端访谈|周怀峰:  把“十大园区”打造成特色产业创新极》)

编辑 采访-黄泽霖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记者 林润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