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遇到问题时,都习惯先打开搜索引擎寻求帮助。近日,江苏镇江丹阳的张先生为了寻找联系不上的妻子,也到网上搜索如何定位,结果人没找到,还被骗了3万多元。
镇江警方展开调查后,发现这些诈骗广告链接是由专业团队来给诈骗团伙“引流”的,用于诈骗的“引流”推广费用竟高达2亿多元!
8月1日早上,#诈骗集团花2亿做广告骗取近5亿#的话题冲上热搜榜一。
近日,镇江警方公布了这起案件的详情。具体来看,诈骗团伙抓住消费者“定位找人”这一需求,通过在互联网上投放虚假广告的方式进行引流,诱导有需求的消费者下载客户端。随后巧立名目,以“注册费”“保密费”等为由实施诈骗。一旦落入“定位找人”的陷阱,就会遭受财产损失。
据警方介绍,该类案件的被骗金额达到了5亿元左右;查实的广告流量资金大概为2亿元。也就是说,诈骗团伙花了2亿投放广告,累计骗取了5亿。
抓住“定位找人”需求
诱人落入陷阱
这些诈骗团伙,瞄准的是“定位找人”的需求。他们声称,能够通过手机号、微信等手机应用等各种方式精确定位找人。
如何找到有“定位找人”需求的消费者呢?诈骗团伙选择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这样一来,如果消费者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定位找人”,就能够看到诈骗团伙的广告,并有可能掉入诈骗团伙的陷阱。
去年3月份,张先生的妻子因为家庭琐事离家出走了。因此,张先生萌生了“定位找人”的想法。通过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定位找人”,张先生看到了诈骗团伙的广告,下载了客户端,并添加了所谓“专家”的微信。镇江丹阳市公安局网安大队中队长沈琛介绍,“注册需要交2000元,但张先生注册后并不能立即使用定位功能,对方又称需要再交一笔保密费用。”
就这样,张先生一步步落入了诈骗团伙的陷阱。非但没有找到自己的妻子,还被诈骗团伙骗走了3.2万元。
折腾了半天,张先生寻妻的事没半点进展,却被忽悠花费了3万元,他越发觉得不对劲,到派出所报了警。警方通过技术手段,找出了案件的突破性线索。沈琛介绍,“我们对相关的资金进行了梳理,发现了一个遍布在全国的犯罪团伙,他们专门帮助从事定位和聊天记录查询的诈骗团伙进行广告推广,这个犯罪团伙共有6个”。
花2亿做广告
累计骗取近5亿
从去年5月份到今年7月份,历时1年多,丹阳警方先后奔赴8省20市,打掉了6个“引流”诈骗团伙,扣押涉案资金2000多万元。沈琛介绍,“全国各地的受害者大概200多个,该类案件的受害金额应该达到了5亿元左右。根据我们查实的广告流量资金,大概是2亿元左右,也就是诈骗犯在骗到钱以后,将其中最起码三分之一的金额,用在了广告推广上。”
今年30岁的李某(化名)是其中一名广告业务推广员,案发前,他所在的公司多次对接了诈骗团伙的引流推广业务,短短一年间,公司盈利60多万元,李某也获得了20万左右的报酬。李某介绍,“我们刚开始做推广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常规的内容,比如旅游、食品等。但是常规的一单只赚个几十块钱,后来有同行说做这种广告推广做一点就可以赚一两百。”沈琛介绍,“骗子设置的关键词都是比较精准的,很多就是查询老公聊天记录、查询老婆聊天记录、查老公位置、查老婆位置。”
在巨额利润驱动下,这些受诈骗团伙雇佣的广告公司在各大搜索平台投放引流广告,将受害人引入诈骗陷阱。目前,李某等67名嫌疑人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镇江丹阳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副大队长孙杰远介绍,“查询微信聊天记录和定位他人位置信息,本身就是违法的行为。一些市民在侵犯隐私以后就不敢报警。我们公安机关提醒大家,此类情况是不可以操作的,这种广告大部分也是诈骗分子利用人们的侥幸心理钻的空子。”
李某及其所在的公司,只是众多引流团队中的一个。这些引流团队“助纣为虐”,在搜索平台投放了大量广告,将受害人引入各个诈骗团伙的陷阱。
网友:搜索引擎也需负责
针对本次诈骗事件,不少网友表示,搜索引擎也难逃其咎。
评论区点赞量最高的这些留言,几乎都是针对搜索引擎而发。在网友看来,接广告的平台,也就是搜索引擎,也需要得到处理,甚至有网友称:搜索引擎公司应算“同伙”。
有网友质问,“接广告之前不审一下吗?”
在本次事件中,警方并未公开具体是哪个搜索引擎投放了诈骗广告。
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被骗的经历,称自己花了10元对自己进行了“粗定位”。诈骗团伙告诉该网友,定位在海南,而该网友实际上在上海。因此,网友意识到所谓的定位是骗局。
评论区中,还有许多网友做出了提醒,表示在互联网上看到信息时要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来源 深圳商报
编辑 谢欣如
审核 玄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