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在南沙投入运行,创造多项“全球之最”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刘良龙 通讯员 张敏敏 邹井棋 徐燕婷 文/通讯员 朱俊坤 肖逸飞 黎其骏 图
2022-07-28 22:50
摘要

7月28日,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

7月28日,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广州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益波,广州市港务局局长孙秀清等专家学者称,该码头是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还是全球最大的水平布局全自动化码头、全球首创的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动化码头信息系统。

据介绍,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是我国首例由国内科技力量联手打造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有4个10万吨级海轮泊位及配套集装箱驳船泊位,集北斗导航、5G通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从自动化设备硬件到信息化系统采用全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路线,创造了6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1项。该码头作为广州、佛山、中山三地共建项目,凝聚了多项中国创新技术,除创下了多项“全球之最”之外,还创下多项“国内首次”纪录,比如国内首个“海绵港口”,综合管沟的智慧绿色港口、信息系统全功能模块为国产软件等。尤其是在港口工程中首次引进海绵城市的概念,生活辅建区通过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海绵设施来控制雨洪期间的径流总量、峰值和污染,堆场区域采用下凹型场地设计思路,可另为集水提供4万立方米的容积量,提高纳洪减灾的能力。该码头充分发挥南沙港区水网通江达海的天然地理优势,并依托南沙疏港铁路,集江海联运、海铁联运功能于一体。

李益波表示,该码头从设备建造到系统开发都实现了国产化,项目具有智慧低碳、经济集约、自主可控、可复制可推广的特点,为自动化码头技术的推广和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贡献了中国智慧、广州方案。项目投入运行后,将与南沙港区一二三期码头协同联动,形成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码头集群,提升南沙国际航运物流枢纽承载力,增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为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提供有力支持。

倪明选表示,该码头集新一代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一体,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零排放,成为港口行业内绿色环保示范项目。这将为世界范围内传统码头的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示范性解决方案,成为全球港口码头建设转型的领跑者和广州市新的城市名片。

据悉,该码头对提升广州港的港口物流综合竞争力和港口集聚辐射力,使南沙港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腹地全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出海大通道,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原标题《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在南沙投入运行,创造多项“全球之最”》)

编辑 特区报-王子烨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李怡天(客户端),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刘良龙 通讯员 张敏敏 邹井棋 徐燕婷 文/通讯员 朱俊坤 肖逸飞 黎其骏 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