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专精特新”方向上如何踔厉前行?这场高峰论坛上大咖这样说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2022-07-25 19:21

7月23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专精特新与中国产业创变前瞻”高峰论坛上,经济管理领域知名学者、专家和企业家聚焦同一主题,共议中国产业创新与发展前沿议题,助力中国企业在“专精特新”的方向上踔厉前行,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该高峰论坛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管教育中心、《清华管理评论》共同承办,共有一场主旨论坛和两场分论坛。

主办方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之时,广大中小企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一大批具备“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培育一大批“单项冠军”、“配套专家”,对于践行新时代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主旨论坛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晓泉教授在致辞时提到,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产业链创新升级,以解决制造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创新重要发源地,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对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

图片由主办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提供

正式演讲环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清华管理评论》主编白重恩教授在《关于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思考》中指出,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链的竞争力和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问题,他认为,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采取了加大财政补助力度、设立专门资金等系列措施加以破解,取得明显成效。今后仍需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创新资金融通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更加精准投向成长中的广大专精特新企业。当前,这些企业还面临技术创新后劲不足、新技术与新产品与市场难以有效对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技术后备人才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困难问题,建议政府进一步为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的政策环境,促进企业深度融入国际市场;大力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深化资源供给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产权保护和人才评价体系,培育全社会关注精益求精的文化氛围。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指出,当前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背景下,专精特新必然是中小企业要努力坚持的发展方向。企业要坚持把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融入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和各项工作谋划,深耕细分领域,提升精细水平,坚持绿色低碳经济与数字化协调发展。他呼吁国家应加大产业导向、融资支持、平台建设和人才培育等方面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策体系贯彻实施力度。

德国著名的管理思想家、“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教授以过去30年的全球化历程为切入点,进行了题为《中国世纪的隐形冠军:挑战与机遇》的演讲。他称,首先,中国和德国都是全球化的赢家,其中最大功臣便是中小企业以及隐形冠军。在当前服务与数字化出口仍处于超全球化增长时期,如何为各项生产活动寻找最优场所成为关键之举。隐形冠军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专注于产业深度、专注于创新和专注于全球化。对此,西蒙提出中国中小企业应当把握三个新兴驱动力:产业数字化、商业生态系统和可持续性。同时,创造高员工忠诚度的企业文化也至关重要。

教育部特聘教授、中山大学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新春通过对日本多家百年企业的调查研究指出,企业实现长寿经营首先需要坚守产业精神和长期主义。此外,企业的商道、社会责任、文化传承、国际化创新等因素,也都是中小企业通往隐形冠军和百年老店的重要战略路径。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在《硬科技的黄金时代》演讲中指出,人类的硬科技发展分为物质、能源、信息、空间、生命这五大领域。从康波周期看,第四次科技产业革命即将到来,而中国也正处于历史转折点。通过打通硬科技壁垒,中国制造业可以从中低端升级为高端制造,从微笑曲线转变为彩虹曲线,从而进一步释放创新红利,实现经济繁荣增长。

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管教育中心主任李静还和与会嘉宾共同启动了“专精特新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原标题《企业在“专精特新”方向上如何踔厉前行?这场高峰论坛上大咖这样说》)

编辑 采访-黄泽霖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李怡天(客户端),编辑-关越(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