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全市深化推进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现场会在光明区召开。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何奕飞主持,各市直部门和各区信访局主要负责人以及市信访督查专员(助理)参加会议。
现场会议程安排紧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会人员调研了光明区科润大厦群众诉求服务点建设情况,可视化接访了新羌社区信访人,现场解决了其反映的小孩超龄上学问题;观摩了社区“五老”评议重点信访案件,听取了光明区信访局作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创新发展情况汇报。
会议充分肯定了光明区群众诉求服务创新发展工作。今年以来,光明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举全区之力推动群众诉求服务迭代升级,在“书记在线”服务、可视化接访、第三方专业评价等方面精准发力,并取得积极成效。全面开通群众诉求服务“书记在线”平台。将群众诉求服务工作纳入书记工程,以区委书记名义在网上统一受理群众诉求事项,主动倾听群众诉求,为辖区群众提供纠纷调处、法律、心理服务等一揽子服务,防止矛盾问题上升为信访问题。建立群众诉求服务快速响应处置机制,做到“10分钟内告知受理情况,30分钟内承办单位负责人分级约见诉求人”;自7月1日“书记在线”正式开通试运行以来,共受理群众诉求事项468宗,并100%落实10分钟内回复、30分钟内分级约见诉求人要求。
目前正在研发满意度评价功能,提高书记在线公开透明度和权威性。加快重点责任部门诉求服务扩点建设。光明区群众诉求服务站点设置变“以块为主”为“条块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在“1+6+31+N”群众诉求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在信访问题高发的15个重点部门建立群众诉求服务站或可视化调解室,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专业优势,有效解决街道、社区层面难以化解的重大群众诉求。建立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畅通人民建议征集渠道,鼓励和引导建议人对推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献计献策,在“光明群众诉求服务”“i深圳”“治理通”等小程序、APP畅通网上人民建议征集渠道。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员队伍,其中包括平安志愿者等普通征集员1.49万余名,各行业专家学者和社会精英等特约征集员500名。积极探索人民建议成果运用和转化,推动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金钥匙”。群众诉求服务开展以来(截至2022年6月30日),光明区共受理群众诉求67667宗,已化解67649宗,化解率99.9%,服务群众112.2万人,涉及金额23亿元,目前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在全市各区推广落地。
会议要求,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把握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深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更多精力放在群众诉求服务上,做到反映诉求更加便捷、解决问题更加高效、预防隐患更加精准。二是规范平台建设,对照建设标准,严格落实“有牌子、有窗口、有场所、有队伍、有制度”要求。市信联办将组织督导队伍深入一线,以“解剖麻雀”的方式,逐个街道把脉问诊,找出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存在明显问题的,将予以通报、问责。三是强化重点部门扩点增面,要在矛盾纠纷比较集中的部门、单位设立群众诉求服务站点,切实发挥矛盾纠纷吸附、化解、预防作用。
编辑 刘春雨 审核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