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发布报告:产业互联网合作大于竞争,难以形成垄断型大平台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文/图
2022-07-18 17:48
摘要

日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发布了《中国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报告》。

日前,在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主办的“产业互联网生态研讨会”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发布了《中国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戎珂

《报告》在国内外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从产业互联网的微观机制、行业洞察和宏观价值三大视角,对产业互联网生态做出解构和剖析,对产业互联网生态在中国数字产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深入解读。

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戎珂指出,健康的产业互联网生态不仅有助于产业价值网络中的核心企业实现业务的拓展,也能帮助传统产业中处于弱势的企业、创业者根据自身优势及其互补能力创造出更多价值。因此,核心企业需要更多关注整个生态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创,在追求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同步解决整体产业生态体系、人才体系及社会责任等诸多问题。

《报告》称,产业互联网生态的培育,需要遵循VSP理论;产业互联网生态的核心企业在生态培育过程中发挥关键主导、协调和促进作用。

《报告》基于对产业互联网生态的解构和剖析认为,产业互联网的合作会大于竞争,难以形成垄断型的超级大平台。产业互联网生态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不同类型的核心企业可以通过培育产业互联网生态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无论是全球的产业互联网格局,还是国内的产业互联网格局,都没有一家企业具备打通所有产业的能力。因此,在可见的将来,产业互联网生态将演化出“一米宽、百米深”的竞争格局。

《报告》还认为,产业互联网生态培育有助于支撑“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报告》通过测算分析,产业互联网不仅会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成为一大动力来源,而且可以改善就业,并在区域发展方面起到缩小数字鸿沟的作用。根据《报告》测算,2019年至2021年,产业互联网对GDP增长率的拉动分别为0.22、0.14、0.30个百分点,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促进GDP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报告》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等文件,对产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认为在基准情形下,产业互联网在2035年会占整个中国GDP的21%左右。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提升,以产业互联网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报告》指出,未来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水平,将成为衡量一国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全球产业互联网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呈现出北美、欧洲、亚太三足鼎立的局面。尽管中国已经形成全球较大的单一产业互联网市场,但产业互联网生态仍处于发展初期。对此,《报告》建议,加快布局产业互联网政策、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资、积极参与产业互联网国际标准制定、引导生态型平台出海,鼓励中国产业互联网平台在全球竞争中形成比较优势。

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表示,产业互联网一定是连接上下游或者具备高度关联性的产业生态,尽管产业互联网平台不可能像互联网那样爆发式的增长和发展,不太可能形成广泛的、共性的所谓大平台和万物互联的产业生态,而是生态规模和体量有限,但是具备更加专精特新的属性和更大的产业链价值,未来将代表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李刚认为,产业互联网生态是一个不断把蛋糕做大的过程,是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共同获益的过程。产业链上中下游平台与合作伙伴之间是共生共赢的关系。平台为合作伙伴降本增效,提供经营上的便利;合作伙伴用平台提供的数字化工具和其他便利创造用户价值,互利互惠,实现整体价值的循环和提升。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李刚

(原标题《清华大学发布报告:产业互联网合作大于竞争,难以形成垄断型大平台》)

见习编辑 饶欢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范锦桦 李怡天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