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博物馆《永恒的面孔》展暑期火爆 学者带观众一瞥古埃及文明的神秘面纱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小虎 文/图
2022-07-14 23:46
摘要

“早早预约了门票,排队看了很多木乃伊和文物,涨了不少知识。”“今年最值得看的展!”近日,南山博物馆《永恒的面孔——古埃及的黄金木乃伊》专题展自6月24日开展以来持续火爆,很多市民看展后激动留言。

“早早预约了门票,排队看了很多木乃伊和文物,涨了不少知识。”“今年最值得看的展!”近日,南山博物馆《永恒的面孔——古埃及的黄金木乃伊》专题展自6月24日开展以来持续火爆,很多市民看展后激动留言。7月14日下午,该专题展系列活动之《古埃及文明与如何解读古埃及文字》讲座,特邀研究古埃及文与古埃及兴衰史的学者、福克斯的古埃及文学校校长薛良凯主讲,20位抢到限量名额的观众参与。

在南山博物馆2楼专题展区,记者看到前来观展的市民络绎不绝,其中有不少亲子家庭和结伴的中小学生。因为人数众多,展区门口特意贴出提示,展厅内限流200人。“你看,古埃及人信奉很多神。”“他们制作的陶罐陶碗好漂亮。”“木乃伊太神奇了!”记者跟随人群观展时,不时听到观众小声交谈和惊叹。

根据前言介绍,本次展览主要探讨的是埃及历史上相对不为人所熟知的“希腊-罗马”时期的埃及人对“来世”的期望。展区通过“多元文化生活”“来世思想”“成为神”等7个单元的108件文物,还原古埃及特殊年代的神秘历史。其中,8具黄金木乃伊特别引人注目,很多观众因为是第一次近距离观看,驻足良久。

“古埃及为何文明如此尖端?难道是外星人助力?”“古埃及人为何要把亡者制作成木乃伊?”“现代人如何被破译古埃及文字?”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薛良凯以观众最好奇的问题为线,娓娓串起古埃及王国的历史故事,以著名石碑拓片上的古文字为例,教大家识别简单的古埃及文字,从而一瞥古埃及文明的神秘面纱。课后互动中,薛老师还教大家用英文字母和古埃及文对照图,在莎草纸上用古埃及文写出自己的名字。

在现场,记者看到大听众和小听众全程听得很认真,不少人拿笔或笔记本电脑不时记着。薛良凯说,看到深圳这次举办古埃及展很开心,同时向市民科普古埃及文化和文字知识也很有必要,“这是一种多元文化交流的体现”。

(原标题《南山博物馆<永恒的面孔>展暑期火爆 学者带观众一瞥古埃及文明的神秘面纱》)

编辑 采访-黄泽霖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桂桐,编辑-关越(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小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