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央结算公司《债券》期刊与深圳分公司联合举办2022年三季度债市研判六人谈(下称“六人谈”),记者获悉,深圳将全力打造绿色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并继续鼓励支持绿色债券的发行和创新。与会专家学者同时就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分析、双碳和政策展望、三季度债券市场投资策略等议题进行交流。
7月,正值中央结算公司《债券》期刊创刊10周年。本次六人谈主题为“把脉宏观 鹏城论债”,特邀深圳市政协委员、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金融服务处处长林志锴,中国经济信息社广东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毛丽丽,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战略研究部负责人谢亚轩,南方基金固定收益研究部总经理陶铄,建信理财大类资产配置部副总经理贾亮等六位嘉宾出席研讨,本次六人谈由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程振华主持。
肖京就当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金融科技手段应用于债券市场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领域的有关情况。他认为,“脱虚向实”是当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国内的企业应当要更注重实际的价值,具备掌握真正刚需和卡脖子的技术的能力,并且支持国家的数字经济战略,支持数字经济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并且要有合理化的商业模式和标准化的产品。
林志锴就深圳绿色发展的情况做了交流。他表示,深圳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深圳金融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将深圳打造为“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为深圳带来能源结构低碳变革、产业结构低碳升级、交通运输清洁发展、绿色建筑高标准建设、绿色生活全民行动等方面的产业投资机会。
毛丽丽分享了新华财经经济分析师团队近期的经济研究成果。上半年,大湾区的经济指标出现扰动,但最新经济数据显示大湾区经济韧性十足,正在逐步回暖。展望下半年,经济运行中新的下行压力凸显。目前融资市场的观望情绪较重,货币宽松的时间能否超预期,可能是支撑下半年债券行情的关键。
谢亚轩围绕全球通胀情况分析了对宏观经济和央行政策的影响。2021年以来超预期的通胀表明我们过去12年间习以为常的低增长、低利率和低通胀的“长期停滞状态”可能结束。面对通胀的治理对策,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等全球主要央行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当前的通胀是全球性的,需要全球共同应对,但目前看尚缺乏整体协调性。这将使得通胀在下半年仍是一个全球性的主要问题,或将对国内货币政策带来干扰。从长期来看,这一轮全球范围的通胀确实非同寻常,它预示着或已开启“后长期停滞时代”,国内利率中枢可能会有阶段性适度抬升的风险。
陶铄认为,下半年宏观经济面临一些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从确定性来说,稳增长依然是政策明确的核心目标,同时,随着疫情防控经验的不断积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逐步减弱,生产、消费的恢复也较为确定。从不确定性来说,主要面临着房地产和外围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从货币政策来说,市场流动性利率可能会逐渐向政策利率收敛,而财政政策将一如既往呈现积极态势。
贾亮认为,疫情周期、乌克兰危机和中美贸易等因素是近年来短期影响投资的主旋律,而“三去一降一补”的进度是影响投资的长期旋律。2021年密集出台的一些政策对城投平台和地产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仍将延续,而下半年货币政策的空间相对有限,财政政策预计将比较积极,但需要辩证看待政策发力的效果。
本次研判六人谈还向市场发布了关于宏观经济与债券市场的中债调查问卷。
债市研判六人谈是《债券》期刊传统品牌活动,每季度定期举行。《债券》期刊由中央结算公司于2012年创刊主办,致力于介绍国内外债券市场先进经验和理论成果,传播金融知识和债券市场信息,增进行业宣传与交流,服务中国债券市场的改革创新与健康发展。
中央结算公司积极响应深圳“双区”驱动战略,于2021年在原深圳客户服务中心基础上设立深圳分公司,业务重点围绕“区域战略布局、金融科技创新、业务先行先试”的目标,设立“大湾区金融服务、绿色金融创新、金融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和企业债券服务”五大功能板块,致力为建设国际一流金融基础设施提供更协调、更创新、更突破的深圳智慧。
(原标题《六大咖把脉宏观鹏城论债 深圳绿色债券发行与创新将继续“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