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智慧共识打造典范新光明:宜居净城、山水连城、烟火漫城……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2022-07-11 10:12

群贤毕至,大咖云集。专家会议智慧碰撞频掀头脑风暴,实践工作坊寻根再生引爆社区。

7月9日,由光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村城共创·烟火光明”——社区有机更新专家会议·暨社区实践工作坊成功举办。

“十三五”期间,光明城市管理工作以打造“美丽光明、绿色光明、秩序光明”为目标,创新管理模式,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城中村综合治理成效斐然,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市容秩序有效改观,光明都市田园风貌初露雏形,城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

百尺竿头,“十四五”期间的规划正逐步推进。光明区对接全市发展战略,以“大环卫、大园林、大市容、大执法”为主线,从顶层谋划设计、全周期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实践等方面着力,重点围绕“集中度、显示度”“高质量、高颜值”四大发展主题词,以系统化、精细化、智慧化、法治化为主要推动路径,将光明区打造成“宜居净城、山水连城、烟火漫城、良序善城、智治融城”典范城区、“全域自然教育”示范区和全市垃圾分类处理标杆城区,成为深圳市的“城市绿心”,为光明区打造“三地”目标提供更高质量、更富颜值、更具格调的城市环境。

城中村作为光明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十四五”的规划中面临环境品质的提升和综合治理的创新。面对具有丰富历史人文特色和多元人群产业结构的城中村,如何以有机更新的手段进行全面升级,如何吸引居民和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建设和文明迭代中展现出城中村的多样面貌,是当下亟需讨论的话题。

本次活动将学术探讨与居民参与式工作坊结合,在社区营造方面进行学术思辨,倾听城乡规划学者、建筑师、文化遗产专家、社区营造者的观点与洞察,碰撞出引领城市建设的新方向。同时,通过居民参与的共创工作坊以及多方参与的专题会,共同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方案,探索参与式治理新模式。

专家会议开幕式上,光明区副区长彭颖致辞。

共同为打造美好光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光明区副区长彭颖在专家会议上致辞中时介绍,光明前身是原宝安区的一个边缘小镇,也是曾经的国营农场所在地。区域共有110个城中村,常住人口82万余人,全区城中村居住人口比例较高,自2018年成立行政区以来,光明不断阔步向前,驶入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城区也逐渐呈现出了现代都市面貌。当前,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村”与“城”融合共生齐发展,形成光明最鲜明的空间载体和区域符号,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今天的光明,肩负着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历史使命,成为一艘驶向未来的科学方舟。今年,光明区还提出要充分发挥“蓝绿本底”生态优势,塑造湖光山色入城、蓝绿活力交织的田园都市风貌,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的“三地”目标。城管“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打造“宜居净城、山水连城、烟火漫城”典范城区的工作部署。“烟火”俨然已成为光明田园都市风貌的关键词语和重要一环。我们希望,在本轮城中村综合治理过程中,光明不仅具有山水入繁城的都市风貌,又具有历史人文底蕴的烟火气息。

彭颖表示,前几天,我们举办了第八届全球深商大会暨光明科学城大会,众多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企业家双向奔赴,参与行业产业建设,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升级,为光明打造“三地”,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指路引航。光明,已然成为众多企业创新创业的热土。未来是光明的,光明也是大家的,让我们一起为打造美好光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创新光明城市管理内涵营造社区和街道活力

高端莅临,共襄盛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孟建民,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悦,分别在线上发表致辞,祝愿本次专家会议和工作坊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专家会议精心设置了“城中村再生与文化保护专题演讲”、“社区更新与景观共治专题”以及“城中村的价值和参与式共创嘉宾对谈”等诸多环节。精彩纷呈,妙论迭出!

五位专家学者采用线下线上的方式依次作专题演讲后,在嘉宾对谈环节,光明区副区长彭颖、谭权,与莅临现场的三位专家学者及主持人围坛论道,并与应邀上线的四位嘉宾展开了见仁见智的深入交流。

本次会议提炼光明区特色,提出先进理念,向学术界发声,深化都市再生的主题。同时,从社区营造的角度关注实践中的参与和治理问题,探讨以村为主体的社会各界共建共议的开放方式,打造参与式设计和长效治理的范本。

专家会议上,应邀嘉宾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朱荣远所作的题为《场所生机与人性温度——有关城中村的再认识》的主旨演讲,立意新颖,结论独到,温暖人心又扣人心弦。

他指出,城中村是城市文明的特别内容,城中村是现代化的一种物证,是城市化的“潮间带”,作为一个特殊的城市社区,让居者有其“屋”,保持了城市的活力和流动性,是深圳这一现代城市的“柱础”。城中村的街道是城市活力的策源地之一。为此,朱荣远提出,城中村更新是一类特殊的城市设计形式,创新光明城市管理内涵,营造社区和街道活力。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资源管理教席主持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董卫,在其专题演讲《村落历史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中指出,村落历史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过去是、将来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应单独孤立地看待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问题,而是应当将其置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转型的大格局中加以理解和应对;在中国传统的语境中,遗产保护是一个创新发展的概念,而不是抱残守缺。

嘉宾对谈环节,光明区领导彭颖、谭权现场与线下线上七位专家学者展开深入交流。

通过设计注入精神内核激发城中村在地文化复兴

深圳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研究员、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趣城工作创始人、主持设计师张宇星在其《废墟新生——建筑活化与策展实践》的演讲中指出,现代的城市和建筑,在未来注定也将变成废墟。趣城工作室认为,对废墟的再利用,不仅仅涉及物质性的再生,同时也涉及到精神性的再生。我们的工作方法,是以“城市策展”为线索,改善深圳城中村的生活环境,通过空间微改造、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现场展览、社区营造等一系列综合性的城市实践行动,用较低的成本,在较短时间内, 创造出日常生活、遗产文脉和当代艺术相融合的有趣场景,激发出城中村在地文化的复兴,吸引年轻人回流到城中村,并带动本地社区的手工业和特色产业的振兴。

趣城工作室持续性地关注深圳城中村,并长期扎根于深圳沙井古墟、桥头村、南头古城等,通过一系列“城市策展”实验,实现了“遗产升级”(Upgrading heritage),局部改善了人居环境,并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主任刘悦来题为《从社区花园到社区规划》的主旨分享,深入剖析了从社区营造的角度关注实践中的参与和治理问题,提供了探讨以村为主体的社会各界共建共议的开放方式的鲜活现实范本,尤为引人深思。

兼职教授、博士、德国ISA意大盘国际设计集团合伙人、中国区首席代表、总规划师张亚津女士在其《“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文化社群” ——渐进性城市更新中的系列价值载体》的主题分享中预测,拆不动的文化住区——常规地产模型不再适用,文化消费的价值逐步可以支持运营,政府专业更新平台+高水平的运营机构伴随,将成为历史城区更新的主体;投资总量较低、较少干预、复合性职能的城市更新类型逐步成为主体目标逐步转入人居本体价值,服务体系价值,从而最终形成街区品质的整体提升。

仁智互见的思想交流和智慧碰撞,将专家会议一次次推向了高潮。会议的热度经久不息,一直持续至当天下午,专题大会“城市的寻根与再生”进一步探讨了社区参与的新模式。盛夏的阳光映照着会场,热烈而灿烂,学者、设计师、街道代表等参与者们的热情终也将为未来的社区带来更新的面貌和充盈的活力。

与此同时,在光明区文化艺术中心5楼艺术空间,幸福小村“模拟人生”议事会、“我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儿童微乐园创作、“侨民之夏 记忆商铺”——旧物改造展、“新湖侨民—来去之间”记录展等连台好戏,让现场的大家大快朵颐且兴奋不已!

编辑 刘春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