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公里“一脊一带”打造山海连城

深圳晚报 见习记者 魏羽辰
2022-08-17 09:38
摘要

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是深圳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发展理念。

近日,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在媒体节目上与市民连线,为广大市民介绍深圳建设公园城市的规划愿景。

据了解,自今年5月《规划》面向全体市民征询意见以来,深圳公园城市建设受到各方关注。“作为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有限的超大型城市,深圳自2005年起就划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保留了近一半土地的自然形态,着力打造山海相依、半城半绿的空间格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40多年生态建设和整体规划,深圳如今已建成各类公园1238个(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各类步道2843公里,全市约50%的陆域面积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进行严格管控,24%的重要生境划为自然保护地,初步形成“千园之城”的总体样貌。

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是深圳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发展理念。据介绍,为回应群众需求,深圳未来规划还将在三方面重点提升,一是重点建设国际海洋中心城市,发挥深圳“海”的特色;二是提高公园的“可达性”,增加活动配套设施,通过绿道、游憩步道等设施让公园群融合连通,与城市的生产建设活动和市民生活有机结合;三是增强公园的自然属性,让公园的自然元素、人文气息与城市风貌融为一体。

人文与自然融合是深圳公园建设的重要思路,《规划》提出,要建设体验自然享受郊野乐趣的郊野径、感受科创特色的主题游径和滨海城市特色的海岸公园等设施,让公园城市建设真正惠及民生。在公园建设方面,深圳还将增补更多基础服务设施和休闲服务设施,不仅配置完善驿站和公共交通站点,还将因地制宜增加书吧等公益文化设施,以满足群众生活服务需求。在“公园融城”方面,深圳近期还将分类建设10处公园群和15处公园社区,在宝安、龙岗等区域将增补若干个社区公园。

直播提到,在打造“山海连城”的同时,“生态筑城”将重点打造330公里横贯深圳的生态游憩绿脊和海岸蓝带,在“一脊一带”新建或改造40余个公园,并完成近400公里郊野径、200公里主干行步道的建设,并修复连通五指耙山廊、平峦山山廊、清林径山廊和茅洲河水廊、大沙河水廊等20条山水生态廊道。至2035年,深圳将建成5000公里以上全境步道,市民有更多机会“上山下海”走近自然,走遍全市约260公里的海岸线,真正将自然元素融刻进城市生活。

(原标题《330公里“一脊一带”打造山海连城》)

见习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郑蔚珩 高原

(作者:见习记者 魏羽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