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学者热议深圳稳经济政策及制造业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文/图
2022-07-10 17:38

7月9日,在深圳经济特区研究会2022年第二次研讨会“圆桌论坛”上,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二级巡视员、副院长谭刚,深圳海王集团股份公司执行总裁高锦民,深圳市交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少华,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谌鹏就深圳系列稳经济政策、深圳营商环境、制造业如何“强身健体”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系列稳经济政策强信心引领企业家未来发展

从3月份以来,深圳发布了“稳增长30条”,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20+8”产业集群系列文件,对深圳稳经济、惠企纾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咱们市工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到2025年预计通过退税、减税、资金补贴等方式,深圳为工业企业提供超千亿元的资金支持。其中落实更大力度的税收减免政策,预计今年将会惠及深圳的2万户工业企业,可享受的企业户数跟过去相比提高30倍。”谭刚用一组数据说明政策的力度大、真金白银扶企惠企。

对此, 身处企业一线的高锦民则以“每一条对企业都是及时雨”来形容。“面对困难,企业家要靠自身能力去解决。但是当企业遇到制度性的问题,或者是受到国际国内的外部形势巨大影响时,就需要政府出手帮助企业,让企业更快走出困境。”高锦民认为,深圳市委市政府和企业家想到了一起,出台的政策每一条它都能够切入现在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能够很恰当地去解决企业面临的重点难题,非常好。

在张少华看来,“提振信心”是这些惠企纾困政策的最直接效应。“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政府出台的惠企政策,为企业注入了强心剂。”他也认为,除了惠企纾困政策,“20+8”产业集群战略的前瞻布局也让企业对未来深圳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稳增长30条”,体现从稳增长到惠民生到强主体到促销费,再到强工业,是一套覆盖投资、消费、民生和制造业的政策体系和系统方案,不只是给企业解决现在的困难,而且是着重企业未来的发展,让企业看到了深圳未来的产业潜力所在,未来的投资、发展方向。”谌鹏说。

谭刚则认为,这一套政策“组合拳”,表现出了深圳市委市政府积极有为,把政策措施转化形成有效市场,通过“有为+有效”最后进一步衍生出有益(效益)的企业。

在深圳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向前跑”

深圳为什么能够不断地产生创新型的企业,能够不断地产生引领世界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谌鹏认为,无论从“20+8”还是“稳增长30条”看,其背后都是一个创新友好型的政府,以及由此带来的创新友好型的营商环境。只有这样它才能够源源不断产生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并且铸造了深圳独特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文化。这样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文化也将孕育出更多优秀的企业家,包括当前源源不断的90后的企业家也走上了创业出彩的舞台。

“深圳政府就是‘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这8个字实际上浓缩了深圳营商环境所有的情况。”高锦民认为,这8个字对企业很重要,“企业在快速奔跑的时候是不能停顿的,一旦停下再起步,要费很多功夫。所以政府要保证它能够畅快地不断往前奔跑。怎么做到这一点?如果政府不断地去企业拜访,可能会影响企业奔跑的脚步;如果企业有事政府不出现,那么企业必须停下来解决问题。但深圳的政府,更多时候是保证你奔跑的时候不受影响,有问题的时候及时给他排除障碍。”高锦民说,深圳现在实施的很多政策,很多是在合法合规的基础的灵活变通,这种灵活性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往前奔跑,企业不需要去考虑外界的干扰,政府就帮助企业避开陷阱。

与数字经济更好融合让制造业“强身健体”

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嘉宾们也围绕如何让深圳制造业“强身健体”展开讨论。

近期到比亚迪、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调研的高锦民认为,从一线实践看,在制造业上,深圳“最有灵魂”的就是高端制造业、智慧的制造业,这是深圳长远发展的重要的“根和本”。

长期关注数字经济的谌鹏则就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要关注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能力和数字化水平等关键环节,同时,要在政策层面上加强顶层设计,要加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面向未来的区块链和元宇宙等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要提前谋划布局。同时,谌鹏提出,要加强数字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需要做到“三个转化”,即把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上的制造业优势转变为数据优势,把制造业的数据优势转化为算法和模型,把算法和模型优势转化为深圳工业数据化的集群优势。

“如果做好提前谋划和布局,加快融合脚步,相信深圳有能力在产业层面打造全球领先的工业数字型经济。”谌鹏说。

(原标题《企业家学者热议深圳稳经济政策及制造业发展》)

见习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关越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