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深圳一侧隔海向南望去,一座银色通道蜿蜒逶迤,飞架海上。6月盛夏,耸立的斜拉桥在烈日下熠熠生辉,象征着深港两地紧紧握手。2007年,与深圳湾公路大桥同时建成的,还有深圳湾口岸,内地、香港的交流发展再添通途。
深圳湾口岸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深圳湾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下称深圳湾边检站)建站15周年。15年来,深圳湾边检站驻守粤港澳大湾区咽喉要道,通过“一地两检”查验模式加快深港两地人员、货物交流,使6万人次/日的设计通关流量攀升至疫情前日均约13万人次的通关量。在疫情防控的当下,深圳湾边检在国门筑牢疫情防线,保障深港之间安全交流。
“一地两检”为旅客通关节省至少15分钟
明年3月,深圳湾边检站执勤二队民警黄平就要退休了。如今,他依然坚守在一线旅客验放岗位。这一干,就是41年。黄平说,2007年建站后,他从罗湖口岸来到这里,当时深圳湾片区遍布敲敲打打的痕迹,尘土飞扬,机器轰鸣,宛如一个大型工地。15年后的今天,这里高楼林立,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进驻,是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黄平打心里高兴,深圳湾片区从一片工地到高楼林立的变化中,有他的一份贡献。
正在建设中的深圳湾口岸
回望深圳40余年城市变迁,“深圳速度”是这座城市的鲜明特质,深圳湾边检站同样有着“深圳速度”的基因。深圳湾口岸是全国第一座实施“一地两检”查验模式的综合性陆路口岸,“一地两检”的便利性和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经深圳湾口岸出入境的人员、车辆逐年攀升。黄平说,接证、对照、验证、录入、询问、还证、放行这套验放流程看起来简单,但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不但要求准确,还要求快速。
自构想设计之初,深圳湾口岸创新性将深港查验场地设在深圳侧的同一区域,采用“一地两检”查验模式,过关旅客可轻松实现“一次下车完成两次检查”,即在一场地办理深港两次过境手续,两个检验通道仅相隔100多米,每名旅客的通关时间至少节省15分钟。建站以来,深圳湾边检站的单日最高验放量达19.3万人次。
除了旅客通关,车辆过关也在不断提速。随着技术手段成熟,深圳湾边检在车检通道应用深圳边检总站自行研发的“快捷通”系统,实现验放车辆自动化。从深圳湾口岸过关的车辆只需在通道前稍作停顿,“快捷通”系统自动比对人像、验证指纹,几秒钟后就能顺利过关,效率和安全系数得到大幅提升。
夏至过后,天气愈发炎热,夜晚的深圳湾口岸货检场地终于在白天暴晒后凉快下来,但灯光把这里照得如同白昼。2020年12月10日,深圳湾口岸货检通道正式开通24小时通关。入境货车司机文师傅说,这条日夜跳动不息的深港西部货运大动脉,为货运司机提供了更多通关时间段的选择,再也不会因赶不上以前关闸时间而在车上凑合睡一晚了。
货检24小时通关方便了货车司机,民警的工作量却大增。深圳湾边检站执勤九队民警郭建岗表示,他们的勤务模式是倒班制,这里的人生活节奏和正常时间脱了节。货检执勤民警的坚守,点亮了一盏盏长明灯,照亮了深港之间重要的西部通道,使得一车车物资在深港不间断流通。
货检执勤民警的坚守,点亮了一盏盏长明灯,照亮了深港之间重要的西部通道,使得一车车物资在深港不间断流通。
国门战疫闭环执勤守护城市安宁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骤然袭来。同年2月4日起,深圳湾口岸成为深港之间唯一开放旅检业务的陆路口岸。面对未知变局,深圳湾边检站吹响冲锋号,370份请战书立即递交而上:“我有经验,我先上”,“这是我的城市,我必须守住这道防线”……一句句承诺,掷地有声。
疫情之初,口岸防疫工作困难重重,风险未知、物资紧张、扩散速度异常快……深圳湾边检站顶着压力逆行而上,上下一心撑过最艰难阶段。2020年3月15日凌晨1点,深圳湾边检站勤务指挥中心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当时,“白加黑”“连轴转”成为勤务指挥中心值班民警的常态,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下,错过饭点就吃块饼干顶一下。
随着防疫形势和政策的动态变化,以及防疫经验的积累,“闭环执勤+酒店隔离+居家监测”的闭环管理执勤模式开始在深圳湾边检站施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深圳湾边检站探索出“一二三四五”工作法:打造“一”条入境人员从国门到社区的闭环管理线,强化出入境“双”方向把关,执行跨境货车司机“三点一线”防疫要求,落实高风险岗位执勤民警“四件套”管理,狠抓疫情防控“五个一”措施落实。这一系列实践探索,既保障了疫情背景下深港之间的安全交流,还为完善紧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宝贵的示范参考。
深圳湾边检站开启绿色通道高效查验,保障援港抗疫医疗队安全快速通关
从深圳湾畔到狮子山下,深港同胞紧紧相依、血肉相连。除外防疫情输入,深圳湾口岸也是深港两地抗疫力量的重要支援通道,串起两地抗疫大局。2021年8月2日,内地首支核酸检测支援队经深圳湾口岸赴香港协助开展新冠病毒检测工作,深圳湾边检站开设专用通道,服务支援队快速通关。此后,再有8批次共计800余人次的专家组、医疗队、建设人员、供保专班经深圳湾口岸出境。深圳湾边检站全力提供通关保障,为香港抗疫注入移民管理力量。
深化服务提升形象打造“国门名片”
当前正值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深港两地均有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这也使得往返旅客的帮扶需求有所增加。为此,深圳湾边检站推出“首接负责制”,让民警接到旅客求助后负责到底,解决旅客的急难愁盼问题。
深圳湾边检站民警协助孩子通关
一名女性旅客在深圳湾口岸出境大厅不停哭泣,需料理丈夫后事的她,往来港澳通行证只有允许在港逗留14天的签注,而当时赴港需强制隔离14天,一时不知所措。深圳湾边检站执勤二队值班民警赵勇核实情况后,深港沟通协作机制在内地、香港启动。深港双方3个多小时的沟通协调,解决了李女士的燃眉之急,赵勇将他送到深港分界线。
为服务深港两地防疫大局,深圳湾边检站为指定援港抗疫跨境货车推出“网上预约+绿色通道”通关模式,实现货运车辆“即到即检零等待”。今年4月,威盛运输企业有限公司援港物资专用运输保障跨境货车司机谭师傅在办理完出境手续后说:“我这一车拉的都是核酸检测剂和医疗防护用品,昨天提前在小程序上预约,今天来到口岸就能直接走,很方便!”
深圳湾边检站推出“网上预约+绿色通道”通关模式保障援港抗疫货车高效通关
针对证件补办、香港通关政策、物品遗失、寻人等常见咨询问题,深圳湾边检站采取现场布告提示、内部联动共享等方式强化对出入境旅客的精准答疑解惑,并建立无人陪伴儿童、残障人士、老年人深港转接陪护机制,成立“护蕾小分队”“轮椅帮护组”等帮扶单元,解决旅客在深港通关衔接环节的“最后100米”难题,累计为老幼及残障人士提供通关便利1100余次。
建站15年来,深圳湾边检站将深化服务作为提升形象的内生动力,全力打造“国门名片”。该站创新推出“边检+志愿者”服务模式,设立全国首座口岸志愿服务U站,并在全市率先将救命神器AED引入口岸,为旅客的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一项项便民服务举措的推出,展示着深圳形象、移民管理队伍形象和国家形象,彰显着为民服务的永恒初心。
(原标题《深圳湾边检:守护深港动脉,畅通湾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