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需求持续催生新业态,“陪诊员”等养老新职业成社会刚需 ​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2022-06-17 16:54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民宿管家”“家庭教育指导师”等18个新职业。梳理中国新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新型职业的背后,是新体验、新消费需求不断被挖掘。

庞大的养老市场需求催生了“老人陪诊员”等就业工种。这一新型职业不但可以满足空巢、高龄老人的相关生活服务需求,改善家属照护父母难的局面,还可以解放家属的时间与精力,让广大独生子女无后顾之忧。

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期间,“老人陪诊员”协助安抚老人(王瑜 摄)

专职陪诊人员一做就10年

张奶奶今年90岁,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在家中意外摔倒,左侧髋关节疼痛,亟需去医院进行检查。当时她的子女均在国外工作,情急之下便在美团上预约了陪诊服务,之前已为老人服务多次的“老人陪诊员”白晓荣接单了。

对老人尤其是高龄、失能老人而言,单独外出就医十分艰难。无论是挂号缴费,还是取药、拿报告,医院设备越来越智能化,这令不少老人手足无措。

将张奶奶送到医院后,白晓荣全程陪同老人进行各项检查、办理住院手续等,全程4个多小时下来,她已经累得满头大汗。

今年39岁的白晓荣,是陪诊行业的资深人士。过去10年,先后服务超过100个空巢、高龄老人。

“拥有一定的医学背景,干老人陪诊工作会更有底气,”白晓荣坦言,现在,她已经从一线陪诊员转到管理培训岗位。“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陪诊、养老服务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亏自己坚持不断学习。”

“陪诊员”等养老新职业成社会刚需

随着社会转型和人口流动加快,我国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呈现出典型的4-2-1家庭阵型。老人生活在单人户或“空巢”家庭的比例显著提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独居和空巢老人数量已达到1.18亿。

老人空巢的趋势背后,是急速增长的养老生活服务需求。一份网络调研结果显示:父母生病时,有7成是自己去医院,2成不去医院,在家“硬扛”。

在此背景下,提供全程陪诊服务的“老人陪诊员”应运而生,并且依托服务零售平台实现供需匹配。

据美团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老人陪诊”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达424.08%,订单量同比增长95.07%。

“以前,我们主要是依靠线下地推和老顾客口碑推荐获得客户。”白晓荣介绍,“近两年明显感觉来自线上的客户增多,去年我们公司入驻美团后,陪诊等服务订单量增加了25%左右,几乎都是子女下单。”

接到陪诊需求后,养老服务机构的医护团队会针对老人既往病史、当前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陪诊员上门接老人前,要提前与老人及其家属沟通,在确保老人适合外出就医及与家属签订承诺书后,才会开展陪诊服务。

“既需要帮助老人挂号、取号、就诊、预约检查,又要与医护沟通、取检查结果、取药等,”在白晓荣看来,陪诊并非简单、低门槛的工作,“我们需要帮助有认知障碍、表达不清的老人与医生沟通,给医生介绍老人既往病情、检查情况、服药反应等,中途有任何不清楚或者需要做决定的,随时联系家属。之后还要将医嘱、饮食用药注意事项、康复方法、复诊问题等,告诉老人家属。”

生活性为养老服务业发展获支持

人口老龄化加剧,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逐渐弱化,空巢、高龄老人等群体迫切需要社会化、专业化的照护服务。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应对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生活性为老服务业,培育老年人生活服务新业态。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精准对接为老服务需求,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平台化展示,鼓励“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

有关专家表示,在数字经济供需匹配的推动下,我国养老产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基于老年人口需求,养老产业多为服务型产业,特点是需要大量的从业者,这类产业的发展,将为社会持续创造新增就业岗位。

(原标题《新需求持续催生新业态,“陪诊员”等养老新职业成社会刚需》)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桂桐,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