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什么?为躲香港国安法 《纽时》迁走部分驻港办公室

香港商报
2020-07-16 18:43
摘要

而在香港国安法落地生效之际,《纽约时报》一位驻港记者还将其推特封面更换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舰队集结香港的历史照片,引发网友愤怒后,他紧急更换了封面,其偏颇立场不言自明

香港国安法生效后,一直以扭曲事实、颠倒黑白的方式报道涉港新闻的美国知名媒体《纽约时报》坐不住了。

《纽约时报》周二(14日)宣布,因担忧香港国安法给其员工带来的“巨大挑战”,决定将其位于香港办公室的部分成员于明年迁至韩国首尔

《纽约时报》发言人称:“鉴于目前的形势,我们正在起草计划把编辑团队迁至其他地区……不过,我们会继续在香港保留大量工作人员。”该媒体称,其记者现在面临无法获得工作许可的困难,此番计划则是“应急手段”,迁至首尔的数字编辑团队占在港团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报道还大言不惭地称:“《纽约时报》此举将会给香港作为亚洲新闻中心的地位带来巨大打击。”

除了《纽约时报》外,其他美国的大型新闻机构亦在香港设有大型团队。不过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及彭博社(Bloomberg)表示,目前无撤出计划。

此外,《纽约时报》称,香港特区政府上星期拒绝续批其资深记者储百亮的工作签证。现年52岁的储百亮2012年加入该报,于5月被内地拒绝续签而离开北京。

华春莹:

香港政府有权就签证申请作出决定

在7月15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纽约时报》将把在香港的数字化新闻中心搬到韩国”进行有关提问。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纽约时报》如何安排其员工和运营,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对外国媒体内部安排不做任何评论。我想强调的是,香港国安法规管的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四种犯罪行为,惩治的是极少数,保护的是绝大多数。广大香港市民、包括外国媒体在内的外国在港机构和人员依法享有的各项权益不受任何影响。只要遵守法律,依法依规进行报道,就没有必要担心。

另有法新社记者提问到,香港国安法第54条规定要加强对外国媒体机构的管理,请问该法实施后外国驻港记者签证政策是否会有变化?

对此,华春莹表示,签证事务是一国主权。香港特区政府有权依据“一国两制”和香港特区基本法就签证申请作出决定。

不实报道美化“港独分子”

《纽约时报》“前科”累累

《纽约时报》对于涉港新闻的不实和扭曲报道已是人尽皆知。在“修例风波”期间,该媒体屡次美化“港独”分子的恶劣行径,并有意针对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警队进行污蔑和构陷。

《纽约时报》还多次煽动年轻人实施暴力,形容他们所作所为是一种“壮举”。

而在香港国安法落地生效之际,《纽约时报》一位驻港记者还将其推特封面更换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舰队集结香港的历史照片,引发网友愤怒后,他紧急更换了封面,其偏颇立场不言自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修例风波”期间,《纽约时报》香港办公室的技术经理曾向示威者通报警方动向,被港媒抓了个正着。

实际上,号称客观自由的《纽约时报》去年才被美国一家名为“新闻报道公平与准确”(FAIR)的非盈利组织刊文揭露,在香港“修例风波”期间,其不成比例地用绝大部分篇幅报道发生在香港的示威活动,且不遗余力地偏袒示威者,无视他们制造的暴力。

2019年,中国外交部及驻港公署均对于《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对香港暴力活动的不实报道进行了严厉批驳。驻港公署发言人当时就表示,《纽约时报》对香港局势报道和评论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一错再错,影响恶劣。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此前在谈到外媒不客观报道时,亦曾回应称,“的确《纽约时报》制造了不少的新闻,同时自己也成为了不少新闻的主角。根据香港创新及科技局方面公布的数据,香港警方在2019年内曾经621次要求相关的社交媒体删除针对香港警方的假新闻和未经证实的消息。我想这都明白无误地说明,美国的一些媒体没有恪守最基本的新闻报道的选择,也失去了最起码的社会公德和责任。”

提11点无理要求 

林郑:记者先100%保证守法

今年6月,香港外国记者会(FCC)曾向林郑月娥发公开信,称担心“香港国安法”会影响新闻自由,要求特区政府作11项保证。

要求保证包括:记者采访时不受当局及警方阻碍及威胁、市民能向记者自由发表意见而不受安全威胁或法律追究、记者报道不应受限于禁忌以及敏感政治议题,亦不能因其所属机构政治立场而被拒进入记者会,并且有权索取及查阅公开的官方文件。

同时FCC还要求特区政府不能引入官方主导的记者登记制度或特殊签证,记者有权拒绝任何人索取敏感资料,法例生效前发表的报道、文章及评论不应被追究。针对一些媒体妄议香港国安法威胁新闻自由的行为,林郑月娥7日时强调,香港国安法第四条已列明会尊重和保障人权和自由,包括新闻自由。香港国安法只针对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人士,如果香港外国记者会(FCC)和所有记者都可以100%保证,不会触犯国安法的条文,那么新闻自由也能得到保证。

标榜新闻自由?

西方国家着实“双标”

众所周知,香港享有新闻自由,特区政府也一直对各国媒体和记者在港从事采访工作提供便利,这政策符合《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方针。

而在“修例风波”期间,所有“黄媒”的镜头却只对准香港警察,并放大警察的行为。如下图中这位警察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一众记者镜头捕捉的对象,却对画面另一端的暴徒暴行视若无睹。

“黄媒”记者及“假记者”利用身份妨碍港警执法:

而在标榜新闻自由的西方国家呢?记者的权利却远不如在香港,即使表明身份,也有被拘捕和被警察采取相关强制手段的风险,在美国近期的抗议示威活动中,警方向世界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民主与自由”。

比如,在近期的美国骚乱中,美国警察不作解释即拘捕记者。当地时间5月29日,CNN记者在抗议现场进行现场直播时,被警方逮捕并戴上手铐。在被捕前,该名记者曾向警察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而该记者的其他两名同事,一名制作人和一名摄影师随后也被警方一同逮捕,都被戴上了手铐。

CNN记者进行直播时被警方逮捕

同日,NBC电视台记者在抗议现场直播时遭美国警方橡皮子弹攻击:

据英国《卫报》分析,在此次美国街头抗议示威事件中,至少有40名记者遭到警方橡皮子弹、泡沫子弹的射击,至少有34名记者遭警方人身攻击,包括推搡、拳打脚踢等,至少有33名记者被逮捕或拘留,这些记者来自美国本土,以及英国、澳大利亚、瑞典、挪威、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其他国家。

尽管香港特区政府已多次强调,香港国安法只针对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人士。但自国安法生效以来,有不少外媒仍旧抓着“威胁新闻自由”大肆渲染、炒作。

西方一些媒体表面强调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但实际上他们却常常有意抛开客观报道原则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这样的做法由来已久。

事实证明,西方新闻观终究不过是权力与资本合谋编织的华丽外衣,假借“新闻自由”,奉行“双重标准”的做法,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编辑 程思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