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东莞全方位推动非遗融入城市发展与现代生活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利民 程永强 文/图
2022-06-10 15:37
摘要

2022年,东莞非遗将立足城市发展大局,创造性实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让顶层“统起来”,社会“动起来”,非遗“活起来”。

记者从6月10日在东莞市文化馆召开的“双万新起点 非遗新精彩”2022年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上获悉,东莞市有33个项目新入选国家、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0个、市级21个;会议还表彰了2021年非遗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东莞非遗故事大赛优秀组织单位、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我是小小传承人”系列活动获奖者。

东莞非遗保护成效凸显、影响升级

据了解,2021年,东莞非遗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正式颁布施行;莫家拳、茶园游会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名录;麒麟舞(竹塘麒麟舞)等10个项目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绣(寮步)等21个项目入选东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名录的2个项目代表颁发牌匾

2021年,东莞非遗影响力进一步升级。非遗进校园逐步发展为非遗在校园,全年顺利开展89场非遗送进校园活动;完成43场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活动,举办25场“非遗在四区”品牌活动;推出东莞“非遗季”,策划“爱拼才会赢”国家非遗“千角灯”3D金属拼图拼装大赛等十大主题活动。线上宣传,龙舟月启动仪式线上直播吸引超过650万人次观看,以“非遗小姐姐”为主线人物的“青春自带光芒”——东莞非遗新青年系列视频在各大平台播放量已超1000万次。

2022年,东莞非遗保护工作继续本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工作原则,立足东莞“双万”新起点,围绕“文化强市”“品质文化之都”工作部署,创造性实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助力东莞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荣共生。推动东莞非遗立法,推动东莞打造水乡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展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非遗培训、普及和推广活动,打响“江湖山海”非遗系列活动品牌等是今年东莞非遗工作的主要任务。

为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0个项目代表颁发牌匾

统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非遗连接城市发展、现代生活

让非遗“活起来”是东莞非遗一直以来的使命。东莞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馆长、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表示,2022年,东莞非遗将立足城市发展大局,创造性实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让顶层“统起来”,社会“动起来”,非遗“活起来”。

顶层“统起来”:以保护为根基,强化非遗系统性保护

2022年东莞非遗工作将以保护为根基,继续强化非遗系统性保护,为非遗保护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顶层保障,包括:推进东莞非遗立法,开展《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条例》前期调研工作;完善非遗保护体系,做好首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群体、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第五批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推荐工作,同时为明年第八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做好准备;推动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大力推动东莞市打造水乡文化生态保护区,把区位优势与文化优势相结合,统一全市发展与水乡文化生态建设一盘棋的认识,推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利用,实现水乡生态全域保护;做好传承人健康跟踪,为全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提供健康管理专业机构常规体检或中医特色体检,坚持做到健康管理有专人、健康服务有机构、健康情况有档案,跟踪关注非遗传承人健康情况。

新入选国家、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代表合影

社会“动起来”:以传承为目标,凝聚非遗现代传承力量

2022年东莞非遗工作将以传承为目标,开展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非遗培训、普及和推广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认识非遗、参与非遗保护,凝聚非遗现代传承力量。包括:做好非遗人才骨干培训,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对市非遗专干、传承人、非遗志愿者等全体非遗人进行教学培训,全面提升非遗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发挥学校教育引导作用,联动镇街(园区)、学校、社会机构开发东莞非遗教育,联手教师进修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把非遗的种子撒进各科任老师心中,向老师传授非遗项目技艺,以学促教,以“教”带“教”,扩充非遗传承力量;激发市民群众传承意识,除了非遗进校园,社会面将开展“非遗进四区”活动,组织25场次非遗活动,送至各镇街的小区、景区、社区、园区,激发市民群众非遗保护传承意识等。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茶园游会

非遗“活起来”:以创新为驱动,加快非遗连接现代生活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非遗宣传展示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2022年,东莞非遗工作将立足双万新城发展大局,守正创新,品质发展,打响东莞非遗品牌,推动非遗融入城市发展、现代生活。包括:创新“非遗+生态”,打造“江湖山海”非遗系列活动品牌和IP,展现东莞生态之美、非遗之美;创新“非遗+文创”,举办非遗文创展、东莞非遗原创服装展等活动,助推成熟的非遗项目稳步向产业化发展;创新“非遗+旅游”,与万江共建“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项目,以探索传承、发展龙舟文化的新模式,推动正丫湾文旅融合发展,让群众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接下来还将深入各镇街挖掘地方非遗文旅资源,共推非遗旅游发展。

(原标题《统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东莞全方位推动非遗融入城市发展与现代生活》)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利民 程永强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