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生活早规划,专家、校长、学姐共同为考后生活献策!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2022-06-09 22:14
摘要

“这个暑假应该怎么过?”——记者专程邀请了几位专家、校长和大学学子,他们的建议和经验,或许能为莘莘学子提供一些参考。

“有点不可思议,没想到高中三年时光已经飞逝,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完成了高考。”6月9日,高考最后一天,深圳的天气夹杂着不时滑落的细雨,显得格外凉爽宜人。走出考场,龙城高级中学高三(4)班程同学告诉记者,暑假会整理一下自己的书留纪念,也会搜集大学资料,做一些专业领域的准备,迎接大学生活。

也有考生透露自己的暑期计划:“我还要准备几天,参加631综合评价的高校招生。之后的假期应该是要看书、旅游、和朋友小聚、回一趟老家。”“我已经列好了书单,计划考驾照,做一些大学生涯规划,还要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总之不让暑假荒废。”“我希望能进入建筑学专业学习,暑假计划先学习一下绘画”……

“这个暑假应该怎么过?”——记者专程邀请了几位专家、校长和大学学子,他们的建议和经验,或许能为莘莘学子提供一些参考。

专家建议:整体布局,珍贵时光不可多得

“高考已经结束,每一位毕业生都用坚持证明了自己的勇敢,用努力诠释了青春的意义。此次三个月的加长版暑假,将在你们人生中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阶段。”

高考结束后,深圳市教科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闻佳鑫博士为毕业生如何过好这个暑假,给出了建议。他指出,首先,考后的学子需要一个“告别仪式”,很多人在心理上会延续惯性,甚至睡醒后会有赶紧去上课的错觉,清醒后顿感失落。建议通过毕业典礼、学习资料处理、短途旅行等活动,在心理上完成与高中的告别,并重建生活状态。其次,人生规划正当时,要做好志愿选择。建议考生综合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去做出选择,全面了解心仪的大学、专业、城市等情况,多同专业人士、过来人探讨,综合分析做出判断。最后,大学生活远离父母,每个人都需要独立面对,建议考生通过劳动体验,培养必备的生活技能,深刻体会“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李臣教授也建议,高考后的暑假生活围绕志愿填报,可以大概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要精心谋划。在刚刚结束高考的第一阶段,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可能有降分的优惠政策将接踵而至,应尽早估分,多方咨询,了解相关政策并做好准备;即便没有打算,也要提前估分确定志愿范围。第二阶段是出分之后,建议考生参考往年分数线,科学填报志愿,避免滑档。第三阶段是等待录取与开学之前,可以提前预习大学学业,如高等数学等具有一定深度的学科,提前尝试制定大学学习规划;选择一些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如考驾照、旅游,或者完成一些个人心愿等等。

校长引路:学会思考,填报志愿下出“妙手”

“今年的高考作文‘本手、妙手、俗手’对考生如何过好这个暑假就很有启发。考试是‘下棋’,填报志愿也是‘下棋’,可以在考后冷静思考,如何在填报志愿时下出‘妙手’。”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崔学鸿认为,当下,志愿填报仍是重中之重,考生可以适度休息、放松,同时对三个问题进行认真思考,最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结合理想和信念,选择心仪的大学和专业,为幸福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思考过去。回顾18年成长历程,自然会对父母的养育、老师的培育、社会的关爱充满感激,感恩的心态不仅会让“幸福感”油然而生,也能增加对“非必要不外出”的同理心。第二,思考现实。将自己融入身边的小社会以及国家、全球的大社会中,了解真相、认清本质、探寻根源,将自己与未来发展相结合,从责任和使命出发,思考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将何去何从。第三,思考未来,确定个人的远大志向和人生抱负。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与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与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将来才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受社会欢迎的人。

学姐经验:调整认知,准备迎接大学生活

厚德书院毕业生石琛,现就读于美国杜克大学计算机和统计双专业大四年级,正在积极申请读博。她坦言,当年的自己这个暑假几乎都在玩,考生也不妨放松一下,学会张弛有度。实践方面,可以多出去走走,尝试义工、实习或者其他与社会相关的事情,大胆挑战一些不熟悉的领域和工作。学习方面,无论是否有留学计划,都可以先准备英语,譬如考试、认证等。在大学,英语是重要的交流工具,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与国际教授沟通等,流畅的英语能让学业如虎添翼。

“从学生视角看,我认为,学会调整认知、完成‘心态转变’才是高考后的暑假最该学习的。”对于大学的了解,莫过于大学生自己。石琛以过来人的身份提出,首先,除了学业挑战,大学新生要迅速进入一个全新的心态和能力维度,生活能力、沟通技巧等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其实很重要,因为,大学的宿舍友谊,以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工作效率乃至日常心态,处理不好,不仅学习的专注力会大打折扣,很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其次,大学校园里各地精英学子云集一堂,分数不再是众望所归的指标,要学会以多维角度看待成功和失败,有人积极实习筹划职业发展,有人扎进实验室搞科研,还有人尝试创业、立志投行……人不能一直待在象牙塔里,即使计划考研、读博,最终也会走向社会。石琛表示,“大学有很多时间思考、探索,没有‘班主任’贴身管理,自我管理、规划能力就显得格外必要——毕竟大学四年并不长,每一次尝试都有沉没成本。一边要大胆探索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想要做什么,一边要清晰认识自己、合理规划,随之调整目标并坚定实践。学会向外‘关注’向内‘专注’,多听多看多思考,也要避免人云亦云,绝不盲从,才能更好地完成大学学业,实现理想,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原标题《暑期生活早规划,专家、校长、学姐共同为考后生活献策!》)

见习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范锦桦 桂桐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